农机维修社会化服务的现状及建议

发布日期:2019-04-14 05:21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尤其是农机装备购置补贴的大幅度增加,农民对农机具购置和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强,农业机械进入了一个提升质量、优化结构、加快发展的历史新阶段。随着农机装备数量的增加,机电液一体化技术水平的提高,原有的农机维修体制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建立新型的农机维修社会化服务体系势在必行。

1农机维修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农业机械化事业是支撑现代农业的发展支柱,农机维修又是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的保障体系。大型、智能、机电液一体化农机装备的快速更新换代,促进了全程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和能力的提升,最大程度地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劳动力转移,真正达到了提高三农收入的目的。农机装备的维修能力和水平滞后于农机化事业发展的矛盾已经凸显出来,主要体现在农机维修社会化服务能力不足,提高农机维修社会化服务能力,健全农机维修社会化服务网络,不仅可提升农机装备的完好率、燃油的利用率,还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少噪音、排放,为现代化绿色大农业的蓬勃发展提供支持。

2我国农业机械维修的现状及发展

农业机械维修是农业机械化系统工程中的子系统,我国农机维修事业的发展经历了儿代领导集体的共同努力,20世纪80年底前是起步和辉煌发展期;80年代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从计划经济逐步转人市场经济时期,全国各省、市、县国有农机修造厂受到比较效益低下等因素的影响纷纷转产、破产,个体、家庭作坊式的农机修理厂点大量衍生,农机修理厂点数量庞大,质量良芬不齐,农机维修质量事故频发;21世纪最初国家开始重视农业和农机化事业的发展,2004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农机化促进法》《农机维修管理规定》等多部法律法规,特别是《农机维修合格证》的执行,为农机修理业带来了辉煌的前景,由于行业投入和社会力量配置的不足,农机维修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进步,但离实际的生产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难以满足大农业、大农机发展的需求。

2.1维修网点基础能力偏弱

伴随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和农机维修服务市场需要,遍布城乡的各类农机维修网点数量众多,平均每个农业县有近百个网点,多数网点为个体经营,平均拥有维修人员不足2.5人。农机维修网点投建主体有农民、农机户、修理厂工人或农机经销商等,经营业务分为农机综合维修、配件经销、兼营农机维修、农机电焊专修、轮胎专修和喷油泵调修等类型。按农业行业标准NY/T1138.1.2,综合农机维修点按基础能力高低分为一、二、三级,截至2012年底,三级网点数量最多,占全国网点总数的52.5%,一、二级网点数仅占4.6%。全国农机维修网点普遍存在着场地小、环境乱、设施设备简陋陈旧、维修业务量不多、效益不高等现象。农机维修网点的维修设备和维修工具等原值一般在2-4万元,最短缺的维修设备还是流动维修车辆和专用检测维修设备等。

2.2法规制度落实效果有待加强

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农机维修服务法规制度建设,先后制定出台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农业机械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和与之配套的地方农机管理条例或促进条例等,明确规定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许可、农机维修服务人员就业准人等要求。国家还陆续颁布了《谷物联合收割机修理技术条件》《玉米收获机修理质量》等近20项农业行业标准。全国《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的实际颁发率不足50%,农机维修人员职业资格证书持有率不足40%,全国各省市县不同区域间的农机维修管理规定落实效果差异较大,最好的省份维修技术合格证颁发率近80%,最差县颁发率为零,农机维修相关标准的宣贯执行率也较低。

2.3人员素养能力有待提高

据统计,全国有农机维修服务人员48.6万人,主要分布在个体农机维修网点、农机生产和经销企业、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等。在持有农机修理工等职业资格证书的人群中,初级工占60%、高级工及以上级别占比不足10%。据调查,农机维修人员的平均受教育水平为初中,约占总维修人员的64.5%;受训比例约为49%,个体维修网点人员受训比例较低,约占36%。农机维修人员能力多局限于对简单、小型农机装备进行小修、小焊的服务,对于近年来的大马力、机电液一体化、智能化的农机装备发生故障时基本上是束手无策,勉强应付的维修质量也难以保障,不仅影响农机装备性能的发挥,还增加了生产成本,造成环境的污染。存在上述现状和问题的原因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农机维修厂点比较效益低;二是农机维修服务管理机构不健全,职能不明晰,缺少与农机维修装备购置、作业补贴等政策相配套的有效扶持政策;三是农机社会化服务经营组织、体制和机制还不够健全,农机维修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尚存在新情况、新问题需不断的研究解决。

3农机维修行业发展前景设想

农机装备维修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有些省市农机化主管部门为强化农机维修管理,提升农机装备农忙时的保障能力,采用财政投资,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过尝试,在农机化主管部门严格管理的前提下,通过文明星评定、三位一体管理办法等措施对农机维修厂点进行星级评定、补贴,有效地提升了农机维修厂点的设备设施状态,实践证明效果良好,有待推广;国家财政如果能投人一定的财力对各省(市、区)进行补贴,全国的农机维修网点设备、设施能力将得到改善,提升农机维修业的整体水平,推动农机维修业的等级档次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以促进农机化事业健康发展,加快现代化绿色大农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