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农业生产方式在不断转变,2014年我国农机总动力持续增长,达到10.76亿kW,同比增长3.57%,拖拉机总量达到2000多万台。然而在农机化进程加快的同时,农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也不容忽视,农机安全使用问题更加突出,农机安全事故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越来越大。农业部办公厅对2015年农机事故进行的通报显示,2015年,国家等级公路以外的农机事故1306起,死亡208人,受伤427人,直接经济损失1758.7万元。2015年拖拉机肇事导致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45起,造成935人死亡、2014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686.5万元。如何有效地控制和预防农机事故的发生,减少农机事故的危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成为摆在农机安全监理部门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1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1)安全意识淡薄。一些小型农业机械结构简单,重量轻,易操作,许多操作者对操作技术规程不重视,不按操作规程作业,麻痹大意或野蛮作业、酒后驾驶操作等引发事故。如微耕机看似简单,因操作失误经常发生伤人事故,农业部办公厅2015年农机事故通报中指出,操作失误引发的事故占半数以上。
(2)重利益,轻安全。农机具价格不菲,一台轮式拖拉机或全喂人式收割机的售价少则五六万元,多则几十万元,而使用期又短。农机手购入农机具后,为了多挣钱,早日把购机钱挣回来,往往不进行保养而超负荷运行,导致农机磨损严重,安全性降低,同时农机手也会因疲劳驾驶导致操作失误,发生安全事故。
(3)重使用,轻保养。农机手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缺乏拖拉机等农业机械的维护保养技术,一些农业机械的小故障由于延误了整修时间变成了大故障,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不顾农机的整体工作状态而粗放作业,极大地增加了农机事故的发生率。
(4)农机安全管理存在漏洞。在农机事故安全调查中,发现因无证驾驶人员引发的事故占比较高,占近一半。农机未年检占农机安全事故的24.6%。农机监理部门对违法、违规的人员及车辆,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措施,缺乏应有的力度,为农机事故发生埋下了隐患。
2预防措施
(1)积极宣传,提高安全意识。通过电视广播、发放宣传单、张挂条幅等形式,依托乡镇农机站、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安全示范村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农机安全知识,展示典型农机事故案例,大力宣传农机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作业知识。提高了农机户及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和遵章守法意识,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2)加强驾驶员、监理人员监督与培训。深人村组、农机户和农机作业现场,以农机安全生产作业为重点,加强农机具棚库安全建设,提高农机运行安全技术状态。开展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机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每年对农机驾驶操作人员进行资格审验。在资格审验时可对机务知识、法规、操作规程进行考核,检查他们遵法守法安全驾驶情况。对屡次违犯安全规程发生事故而情节严重者,给以批评教育或必要的处分,直至取消其驾驶操作资格。重视农机监理队伍建设,配备与充实专职监理人员,加强监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监理人员技术业务素质。
(3)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确保安全。加大农机监理执法检查力度,组织监理执法人员,分别深人重点乡镇、农机合作社进行农机检查。①农业机械须牌证齐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必须依法办理注册登记,有牌有证方可投人作业。②农业机械驾驶员须具有驾驶操作资质。农机驾驶操作人员一定要有证驾驶、持证作业,准驾机型要相符合;新驾驶操作人员必须在有经验的驾驶操作人员的带教下驾驶作业。③农业机械须经年度检验,未参加本年度检验或者本年度检验不合格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不得继续投人使用。
(4)农业机械安全设施要齐全。安全设施不全、安全装置无效、安全性能不符合标准规定等不得投人使用。不使用非标准的农用平板运输车等。农机监理要以纠违章、防事故、保安全为重点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深人生产第一线,对重点地区、重点路段,在事故多发时间段,严厉查处拖拉机无牌行驶,无证驾驶、非法拼装、违法载人、疲劳驾驶、酒后驾驶、不按规定参加检验,驾驶安全机件不全的农业机械进行农机作业等违法行为,消除不安全因素,维护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
(5)改善农机安全警告标识。应用安全警告标识是一项普遍而有效的预防农机安全事故的对策措施。农机安全警告标识主要有两类:一是对于容易发生事故的地段、区域安置警告标识,警示农机驾驶人员谨慎操作,同时也提醒周围的人员注意安全;二是在农机自身易发生事故的部位或在其显眼处张贴安全警告标识。目前,我国农业机械缺少安全警告标识或安全警告标识张贴不合理、不符合要求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无论是从生产厂商还是农机用户方面,改善农机安全警告标识尤为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