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收割机脱粒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日期:2019-04-15 05:09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机补贴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农民收人水平的不断提高,结构庞大、技术先进的联合收割机以其省时省力、节本高效的特点,受到广大农户的欢迎和认可。全国小麦机收水平达到90%以上,水稻机收水平达到80%以上。机械化收获已成为当前粮食收获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操作人员技能不熟练、机具调试不到位等原因,导致收割机机收损失率偏高。在此,我们对影响联合收割机脱粒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以减少脱粒损失。

1作业环境与操作人员的操作技术

(1)作物高度。联合收割机一般采用的是立式割台,作物切割后经一系列输送链输送到脱粒室脱粒,因此它对作物的高度有一定的要求,如洋马联合收割机为70~120cm,极限为55~130cm,作物高度不等会导致穗头过多或不能完全进入脱粒室脱粒,造成脱粒不净。

(2)作物的成熟程度。作物成熟度低,籽粒含水量就会高,当作物籽粒含水量超过20%时,脱粒阻力和负荷增大,会造成脱粒堵塞,导致脱粒不净。在收割速度快时,此现象尤为明显。

(3)驾驶员操作技术。如果操作人员为求速度,增大喂人量、提高喂人速度,必将会降低脱粒质量,引起脱粒不净。喂人速度主要取决于作物的品种、成熟度、含水率、滚筒长度、脱粒方式和凹板的分离率等。它直接影响脱粒质量和生产能力。在相同的工作条件下,提高喂入速度,可以增加脱粒机在单位时间内的脱粒产量,但是凹板的分离效率降低,断穗、带柄、未脱净和夹带损失等均会有所增加。因此,在脱粒机上,喂人速度应根据不同的脱粒对象和工作条件做相应的增减。联合收割机的喂人量与作物品种、成熟度、含水率有关。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联合收割机的喂人量是由滚筒长度、作物品种和工作条件来决定的。另外,喂入深度对脱粒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喂入长度过短,同样会使漏脱增加,脱不净损失和夹带损失增大;反之,会使断穗和碎茎秆增多,而增大夹带损失。

2收割机技术状态

除上述外界因素外,内在因素即联合收割机本身的工作状况也显得非常重要。影响脱粒质量的主要内因是脱粒机构的滚筒和凹板间隙。

2.1滚筒型式

滚筒是收割机脱粒机构的主要工作部件。根据被加工农作物的脱粒特性可选用不同型式的滚筒。常用于稻麦脱粒的滚筒为弓齿开式或弓齿闭式。弓齿直接接触作物进行脱粒,其分布规律和齿高对脱粒质量影响较大。收割小麦时,若齿高与穗头长度相当(试验时穗头的平均长度约75mm),且弓齿在滚筒上呈斜排列时,损失率最小。因为小麦适合用揉搓为主的方式脱粒,齿高与小麦穗头长度相当,穗头在其长度范围内完全与弓齿碰撞,揉搓的时间就长,斜排列的弓齿对作物作用的连续性强,从而有利于谷粒脱下,与其它任何排列形式比较,脱不净损失率最小。而在作物喂入厚度不变的情况下,弓齿过高,断穗和碎茎秆等杂余增多,脱不净和夹带损失增多;弓齿过短,穗头与弓齿接触的机会减少,脱不净损失增大。

收割水稻时,宜采用以梳刷为主的脱粒方式。当齿高略小于穗头(穗头的平均长度为78mm),弓齿直排于滚筒上时,损失率最小。这不仅是因为穗头与弓齿接触、梳刷、碰撞作用的时间长,而且还由于直排列的弓齿对碎茎秆的作用相当于一个不停翻动穗头的刷子,加强了分离能力。另外,斜排列的弓齿对相互牵连的水稻断茎秆或稻叶等产生一轴向力,在此力作用下,易使碎茎秆等杂余形成小草团和草辫子,从而造成分离困难,而增大夹带损失。直排列的弓齿不存在这个问题。

2.2滚筒转速

脱粒滚筒的圆周速度是影响脱粒质量的重要参数。如果有效圆周速度过低,弓齿对农作物穗头的冲击力减弱,为了达到满意的脱粒效果,就需要增加脱粒时间,因而降低了生产率。如果不增加脱粒时间,弓齿对农作物作用的次数不够,就很难脱净。有效圆周速度过大,又使籽粒在滚筒上的跳动加剧,增加了籽粒的抛撒损失和破碎率。实验表明,滚筒线速度相同时,稻麦两种不同作物,其脱粒损失相差不大。因此同一线速度适应两种不同作物的脱粒是完全可能的。但不同成熟度和不同湿度的作物,对线速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在结构允许的情况下,能改变滚筒的线速度,脱粒质量就更为理想。

2.3凹板间隙

轴流滚筒凹板间隙指滚筒纹杆齿面与栅格凹板出口处径向间隙。脱粒间隙过大,脱粒滚筒钉齿抓取作物在凹板筛上的打击和抛投作用下降,脱粒效率降低,造成脱粒不净。该间隙分4挡,分别由栅格凹板调整手柄固定板上的4个螺孔定位。调整时要注意左右间隙应保持一致,其偏差值不得大于1.5mm。

2.4筛片开度

筛片开度是指鱼鳞筛片尖端至相邻一排鱼鳞筛片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上筛前段:直接落籽粒,开度过大影响清洁率,过小影响气流吹散脱出物和筛落籽粒能力,在清洁度允许的情况下,开度越大越好。下筛前段:直接落籽粒,开度过大影响清洁率,过小籽粒落不完,造成复脱器籽粒多,要求籽粒在此段全部落下。上筛后段:它与下筛前段重合,主要用于分离籽粒和杂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