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柴油、机油、液压油等是农机重要油料。这些油料如果被杂质污染或达到使用期限,就不能再使用了,以免造成机械损伤。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尚无正规的油料品质检验所的情况下,只得用下面一些简易的方法对油料进行识别、试验。
1感官判断法
感官判断法是指用看、闻、摸、摇四种方法来确定油料的质量。这种方法一般在没有化验仪器的情况下使用,主要是根据油料的物理特性,通过看、闻、摸和摇进行鉴别。具体作法是:
(1)看,指对油品的颜色、结构进行观察。一般来说,不同类别的油品都有不同的颜色。颜色浅的多是轻质馏分或精制程度深的油品;颜色深的多是重质馏分或精制程度不深或含残渣的油品。用识别颜色法判断时,装油的无色玻璃容器要大小一致,否则对颜色的深浅会产生影响。纯轻柴油呈茶黄色,油面发蓝,纯重柴油呈棕褐色。若柴油中混有较多数量的煤油,则呈乳白色或呈浅黄色。若柴油中混较多数量的水分,则柴油的颜色变深,透明度降低。清洁达标的机油呈半透明状,机油中有了水,其透明度会下降。机油中有水,当发动机运转一段时间后,机油呈乳白色,并伴有泡沫。
(2)闻,指闻油品的气味。油品的气味分汽油味、煤油味、柴油味、香味、酸味、酒精味等。加入添加剂的油品一般具有一定的酸味。气味识别法只限于区别大类油品。纯柴油只有柴油味。若柴油中混有煤油,则有煤油味。机油若出现刺激性气味是高温氧化的象征,有柴油气味则表明机油已被柴油严重稀释。
(3)摸,指用手摸油品的软硬程度及光滑感。润滑脂号小的较软,号大的较硬。精制好的油品光滑感强,精制不好的油品光滑感差。纯轻柴油有光滑感,沾手后有油感。纯重柴油无光滑感,沾手后亦有油感。若纯轻柴油中混有煤油,则光滑感和油感减弱。纯重柴油中混有煤油,则光滑感加强,沾手后油感减弱。
(4)摇,把油品装在一个无色玻璃瓶里,用手摇动,观察油品挂瓶及产生气泡的情况。茹度小的油品挂瓶少,产生气泡的数量多、直径小、上升速度快;戮度大的油品挂瓶多,产生气泡的数量少、直径大、上升速度慢。利用这一方法,基本上可以区别出油品的不同牌号。由于油品的戮度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气泡的产生也随之变化,因此,在一试验中要掌握温度情况。摇动时,纯轻柴油气泡小,消失较慢;纯重柴油气泡呈黄色,消失亦较慢。若柴油中混有煤油,则气泡的产生和消失加快。若柴油中混有水分,可取少量油样注入一容器中,摇晃几下,对着阳光观察,能看到一条明显的油和水的分界线。
2试验鉴定法
对柴油机的润滑油和液压油可通过简易试验进行判断。对使用中的油品质量进行监控,是确定换油周期,研究和预测油品变化规律的重要措施。简易试验虽然得不出准确的数字依据,但仍能确定出油品是否被污染,是否应该进行更换。方法如下:
(1)取样。在按规定补充新油时,或者按规定检修设备时,或者突然发生事故时,或者油料循环使用到规定时间时就需要取样。取样应在停车10h内进行,取油样时不要使用机油尺,因为机油尺每次能蘸上来的机油数量太少,最好用一段不太软的塑料管,从机油尺口伸进油底壳,用手堵住上头,取中部油料,因为上部或下部的油料没有代表性。
(2)直观检查。将取样油料及相应的新油各装在一个无色玻璃瓶内,用20倍放大镜进行观察比较。油料颜色变深或发黑是氧化所致;油料变稀是燃油窜入或局部过热裂解所致;瓶底有水珠或雾气说明有水浸入。窜入燃油有汽油味或柴油味,并有焦味。油瓶静置8h以上,将其缓缓斜倒,观察瓶底有无沙粒、铁屑等杂质或其它悬浮物。
(3)油滴斑点试验。这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已用油检测方法。用金属或玻璃棒把刚从发动机内取出的油样滴在滤纸上,油滴会扩散形成一个图谱,中心区域是油中杂质集中的沉淀区,其色度可粗略地表示油的污染程度。如果发动机磨损异常,会发现金属颗粒。沉淀区以外是分散的悬浮杂质继续向外扩散留下的痕迹,颜色愈向外愈浅。扩散区的宽度代表润滑油残余清净分散性的好坏,也就是清净分散剂的有效程度。如果沉淀区与扩散区有明显界限,说明油的清净性还很好,反之,如果只有中心沉淀区而没有扩散区,则表示油的清净分散剂消耗殆尽。图谱的最外层是润滑油及油内可溶性氧化产物的扩散圈,颜色从淡黄到深褐,代表着氧化深度。
(4)爆裂试验。爆裂试验用来测定油料中是否混入水分。试验时,可用油尺把油底壳内的油滴在干净棉丝上,远离油箱,将棉丝点燃。品质纯正的润滑油易点燃,而有水的润滑油点燃后则发出吱吱、叭叭的响声,说明机油中含有了水分。
(5)U度试验。取两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入待检机油和对比用的同牌号新机油,使两者高度相同,并留有10mm的空隙。将试管口用软木塞塞好后,用双手上下垂直拿住,然后猛翻180°,随即注意观察两只试管中空隙形成的气泡运动情况。若二者同时升高到顶,表明所检机油黏度没变;若所检机油那只试管的气泡先升到顶点,则说明机油变稀了,黏度不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