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式概述
针对无灌溉条件的大田作物生产区域,以提高土壤蓄水能力为着力点,以全程机械化作业为技术手段,集成保护性耕作、旱作播种、机械镇压、中耕培土等机械化技术,推广旱作农业农机农艺融合节水生产技术模式。
二、技术要点
1.关键技术
保护性耕作(土壤深松、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旱作播种、机械镇压、中耕培土等综合机械化节水技术。
2.操作要领
(1)土壤深松:每2—3年作业一次,作业深度为30厘米以上,深度稳定性在80%以上,地头整齐、松向直、不漏松、不破坏土层结构;秸秆粉碎还田技术要求秸秆切碎长度不超过10厘米,切碎合格率在90%以上,留茬高度低于8厘米,漏切率在15%以下,可根据当地生产习惯进行秋季秸秆粉碎还田或者春季秸秆粉碎还田。
(2)秸秆粉碎还田:玉米摘穗后,秸秆含水率在30%以上,用秸秆粉碎还田机及时粉碎,作业时,工作部件的地隙应控制在5厘米以上。割茬高度≤8厘米,茎秆切碎长度≤10厘米,抛散不均匀率≤20%。
(3)旱作播种:播深合格率在75%以上,施肥深度合格率在75%以上,晾籽率低于1.5%,粒距合格率在95%以上,漏播率低于2.0%,重播率低于2.0%。
(4)机械镇压:在土壤水分适宜的时候进行。过干会造成尘土飞扬,破坏土壤团粒结构;过湿会造成土壤板结。降雨前不宜镇压,以免造成因水分难渗入而流失。机械镇压时拖拉机作业速度不能超过6.5公里/小时,高速作业使压地质量降低。
(5)中耕培土:符合当地农艺生产要求,植株损伤率较低,中耕深度均匀一致,除草、培土效果好。
3.配套措施
运用深松机、秸秆粉碎还田机、免耕播种机、镇压辊、中耕机及其相关配套动力机具。
三、经验做法
该技术循环为“土地规模流转经营+农机合作社社会化服务作业”,土地统一经营管理,集成应用各项节水技术,全程机械化作业,提升土地蓄水保墒能力,改善土壤微环境,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四、效果分析
1.经济效益
集成机械深松、秸秆还田、机械镇压、等墒播种、机施缓释肥等8项机械化节水技术,蓄水保墒效果明显,亩增加蓄水11—22方,亩提高产量50—60公斤,扣除农机作业费用,实现亩增收20元。
2.生态效益
仅深松蓄水保墒技术可使耕层库容量扩大2—3倍,0—100厘米土壤质量含水量增加3.2%—5.9%,土壤稳定入渗率增加62.5%—224%,累入渗量提高58%—264%,0—30厘米植物易效水提高了5.2%—14.9%,提高地温1.3摄氏度,显著改善土壤的物理特性,每亩土壤增加蓄水15.8吨,亩蓄水量平均提高11—22方,亩平均增产10%以上,远高于未深松地块。综合试验表明,土壤深松技术与化肥深施技术综合应用能够增加0—100厘米土壤质量含水量3.2%—5.9%,节省灌溉量20%—30%。
五、适宜区域
适宜大田农业生产区,无灌溉条件生产区可通过各项节水技术集成应用,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升粮食生产抗旱能力。在灌溉区,亦可采用此技术模式,改善因长期灌溉带来的土壤板结等问题,提高土壤保水能力,降低灌溉量。
六、注意事项
针对不同种植区域应制定不同技术路线和作业规范。以京郊地区为例,一年一熟区和一年两熟区应制定不同的技术路线。一年一熟区可采用春季深松整地+秸秆还田作业,或秋季深松整地+秸秆还田作业,可根据当年气候特征选择是否进行机械镇压和中耕培土;在一年两熟区,一般在青贮玉米收获后小麦播种前,进行深松整地,在小麦收获后玉米播种前进行秸秆还田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