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自动数粒仪与小麦产量三因素分析

发布日期:2019-04-20 11:52

小麦产量构成三因素的表现是品种特性在一定生态条件下的反映,各类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表现有所差异。三因素的相互关系随产量水平的提高而加强,亩穗数在三因素中占主导地位,电子自动数粒仪测定穗粒数与亩穗数间的相互作用构成限制产量的主要成份,粒重与亩穗数的相关性较弱、与穗粒数无明显的相关性。

三因素中亩穗数和种子数粒仪计数的穗粒数间常表现出强烈的交互作用,而亩穗数与粒重间及穗粒数与粒重间的交互作用较弱或不明显。所以,从栽培的角度看,要提高小麦的产量应从增加亩穗数入手争取主动,协调亩穗数与电子自动数粒仪测量的穗粒数的关系,粒重的提高不应以穗数的减少为代价,而应采取亩穗数与穗粒数并增的措施。

亩穗数在低产水平下对产量影响较大,随产量水平的提高,电子自动数粒仪的粒数对产量的影响加强,亩穗数对产量的影响减弱。因此,从低产到中产应采取争穗为主的途径,在育种方面则应侧重于选育抗逆性强、耐瘩、成穗率高的半冬性品种,这样可有效地提高亩穗数。此外,电子自动数粒仪计数穗粒数在中产水平下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而在低产和高产条件下影响较小,它与亩穗数一起构成影响产量的主导因素。

通过电子自动数粒仪以及相关的测定发现,在穗粒协调的前提下,才能获得最佳产量。在育种方面,选育竖叶多穗型和披叶重穗型品种,有利于穗粒关系的协调。粒重变化对产量的影响是随产量的提高而加强的,在高产水平下是产量的限制因素,从育种的角度看,选育根系发达、抗逆性强、竖叶多穗型和披叶大穗型品种可有利于小麦粒重的稳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