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耕地机械化作业技术要求
机械耕地作业的目的是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贮存水分,把地表的残株杂草,有机和无机肥料翻入底层,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消灭病虫害。因此,耕地作业不但要使耕深达到标准和均匀一致,并翻垡良好,覆盖严密,土壤松碎,耕向笔直,而且要做到地面平坦,地头整齐,达到不回垡、不立垡、不跑茬、不露胡子,不漏耕、不重耕、不丢边、不剩角、不拉格和耕向、耕深、地头、堑沟四交替,达到农机耕地作业标准及农艺作物技术要求,为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打好基础。
二、耕地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及犁铧的调整维修
1.耕深不够
耕深主要是指犁地的深浅。犁地深,耕作层就厚,农作物才能根深叶茂;如果耕深不够,在整个地块耕深作业达不到规定的标准,农作物扎根就浅,根系生活领域范围就小,影响作物生长,特别是在旱季,由于根浅叶萎而影响作物生长。
解决方法:检查犁梁不得扭曲,主梁相互平行,相邻两主梁间要在3m长度的范围内,横梁间距偏差不得超过7mm,犁轴不应有弯曲现象,犁架工作时前后必须保持水平,各犁铲必须调整在同一平面上,如发现犁铲刃口秃钝,必须磨锐或更换,使犁铲刃口厚度保持在1mm左右。
2.耕深不均
主要指在一块耕地内,每次犁耕行程和犁的各铧耕翻深度不一致,有深有浅,即为耕深不均,使作物根系生长不一致,茎杆生长强弱不同,影响作物产量。
解决方法:①检查调整各犁铧铲尖是否在同一水平线上,其偏差不得超过5mm,机耕作业时,左右犁梁与地面要保持平行,使前后犁铧耕深一致。②正确进行犁牵引拉杆的垂直调整,使拖拉机的牵引点通过犁的水平拉杆到犁的抵抗中心,达到三点成一直线。③作业中发现前铧深后铧浅时,可将犁的横拉杆向下移,如前铧浅后铧深时,可将横拉杆向上移(悬挂架无法调整的情况下)。
3.杂草覆盖不严
在犁耕过的土地上,相邻土垡之间衔接不严,地表杂草未被完全覆盖,从各土垡的空隙间露出,俗称露胡子。这不仅增加整地困难,且易跑墒,助长杂草丛生,影响土壤有机肥的提高。
解决方法:①确保犁铧良好的技术状态,犁铲与犁壁衔接要严密,其缝隙不得大于1mm,工作面应平滑,沉头螺钉应与工作表面平齐,凸出、下凹不得大于1mm。②正确安装小铧和犁刀,确保大铧与小铧尖的水平距离要符合技术要求,一般大铧铲尖距小铧铲尖为30~35cm,下铧耕深是大铧耕深的一半,犁刀轴心线垂直对准下铧铲尖,如在杂草较多的情况下,可向前移4~5cm,犁刀位于大小铧左侧各为1.5~2mm和1~1.5mm,犁刀下边缘切土深度比小铧铲尖入土深度多2~3cm。
4.出现立垡、回垡
立垡和回垡是表示犁铧在耕地时的翻土性能,开垦生荒地或土壤板结地时,犁铧将土垡切开,扛起之后,未完全翻转或已翻转又被弹回的土垡呈90°±10°转角,直立于前铧的犁沟中,当土垡翻转角小于80°时称为回垡,将翻转的土垡又重新回到原处,基本上等于未翻,造成耕地作业质量不符合作业标准。
解决方法:确保最大犁耕深度在技术规定范围内,调整好拖拉机对犁牵引线技术数据符合犁地技术要求,如果是开垦生荒地,可以在犁壁尾部安装延长板,强化扣垡能力。
5.耕幅不准
在机耕作业中,犁铧的实际耕幅大于或小于犁铧设计的标准耕幅,即机耕幅度过宽或过窄。耕幅过窄,耕后的地面不平,效率低。耕幅过宽容易产生漏耕,扣垡不严,影响整地作业质量。
解决方法:检查调整犁铧确保良好的技术状态。在作业中,当发现前铧偏向未耕地,使耕幅增大时,可调整犁的牵引水平线,防止偏牵引现象,确保耕幅稳定。
6.机耕地表面不平
在耕完的整个地块上,地表面出现高低不平,将影响整地质量和播种质量,要想弥补耕面不平坦的缺陷,势必增加整地作业遍数,增加作业成本。
解决方法:保证犁铧的技术状态良好,正确进行犁铧的调整,确保前后犁铧入土深浅一致。
7.犁底层的原因
主要由于连年同层机耕所致,就是在机耕层下部的土壤中多年结成的坚硬的土层,它使土壤的透气性变差,旱不保墒,涝不渗浆,使农作物根系扎不进去,直接影响土壤效能的发挥,使作物生长不利。
解决方法:①在犁耕作业前,深入田间,挖开土壤剖面进行调查,确定正确的犁耕深度,打破多年形成的犁底层,做到有计划地进行耕深交替。②根据地块的土壤特点和种植制度,制订长期规划,将免耕法、少耕法或深松技术相互结合,将耕地技术运用在具体的地块上,做到合理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