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矮化密植模式是提高果品产量和品质,实现机械化生产的先进模式,具有管理方便、高产节水以及经济效益高的优点。以北京市昌平区中日友好观光果园示范基地为例,近年来,该基地实行苹果矮化密植的“五位一体”管理技术,产量和品质都有很大提升。该技术是以矮砧密植、独干树形、行间生草、氨基酸肥调控树势、控水促花这五项措施相互依托,缺一不可。充分体现了“利用自然、保持自然、自然而然”的管果宗旨。在该模式下,打药、剪枝、施肥、除草、整地、行间种草等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大量节省人工,使果树管理者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
一、矮化密植技术
1.矮砧密植
美国、日本、欧盟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90%果园采用矮砧密植栽培,株行距(0.5-1.2)×(3.0-4.0)米,每亩栽植178—444株。朝鲜的果树也已采用矮密。南非梨园,甚至采用0.4×3.0米的株行距,每亩定植555株。北京市采用1.0×3.0米,每亩定植222株。定植时起垄、树下覆膜或者在定植当年秋施基肥时起垄20厘米。
2.独干树形
独干树形是指直接在中干结果或由中干直接着生横向结果枝。独干树形特点主要包括:培育形成强壮主干,干高距地面40—60厘米以上,直接着生40—50个3—60厘米长短不等的横向结果枝,结果后多呈自然下垂状,主干与横向枝的粗度比为7:1以上,树冠直径小于1.3米,树高在2—3米之间。
3.行间生草
采用主干树形,树冠只有1平方米,树下起垄覆膜,而株行距是1×3米,则行间有2米的间距。该模式,只在定植时施入大量有机肥,以后每年的养分主要靠生草和氨基酸来补充。行间可自然生草,也可人工鼠毛草、油菜、黑麦草等。生草不但可补充养分,也可保持土壤水分,改变果园环境。
4.早结果、丰产、高效
传统的果树童期较长,例如樱桃,最初5年全部是投入,第6、7年达到初果期,第8、9年才能见到经济效益。而该栽培技术克服了童期长、见效慢的果树弊端,将童期缩减到最短。使用该套技术,定植后第2年即可见果,第3年的苹果、梨亩产可达1000—1500公斤,第4年3000—4000公斤,第5年进入盛果期亩产可达万斤以上。桃定植后第2年可达2000—3000公斤,第3年5000公斤以上。比传统栽培模式增产1—2倍,效益大幅度提升。
二、矮化密植果园机械化生产技术
1.行间碎草机械化技术
行间生草,年间刈割3—4次,果园平均刈割每次每平方米可产3.5公斤鲜草(约1公斤干草),则每亩每年可生产干草约2000公斤。经过6年时间,生草土壤有机质含量从0.7%增加到2.9%。生草后土壤疏松、保墒性好,即使年降雨量仅300毫米也可保证果树的水肥供应。
2.植保机械化技术
由于传统的老式果园机具的通过性特别差,使得植保作业多以人工打药为主。针对新的林果模式,北京市农技推广部门对打药机进行了选型试验,初步选定对靶式风送打药机为推广机型,该机雾化效果好,药液沉积均匀,作业效率可达15亩/小时。
3.机械化整地技术
大田选用30马力以下拖拉机配套的旋耕机均可以在矮化密植果园进行耕整地作业,对于没有改造的老果园,可以使用洛阳生产的无人驾驶人工遥控履带式旋耕机进行树下整地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