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发生蚜虫时的为害症状?

发布日期:2021-08-22 00:59

玉米蚜虫以成、若蚜在玉米苗期至成熟期均可发生,多群集在心叶里繁殖危害。未抽雄前,蚜虫一般群集于心叶,为害叶片时分泌蜜露,产生黑色霉状物。至孕穗期,多群集于剑叶正反面危害,可造成植株生长停滞、发育不良,甚至死苗。抽穗后扩散至雄穗上繁殖危害,使雄花败坏、授粉不良,形成不孕果穗。雌穗长出后在苞叶内外刺吸汁液。危害过程中排泄蜜露,易引起煤污病,影响植株光合作用。

杨花期是玉米蚜虫繁殖危害的最有利时期,条件适宜危害可持续到9月中下旬(玉米成熟前)。蚜虫边吸取玉米汁液,边排泄大量蜜露,产生黑色霉状物,影响光合作用和授粉,降低粒重,并传播病毒病造成减产。同时蚜虫大量吸取汁液,使玉米植株水分、养分供应失调,影响正常灌浆,导致秕粒增多,粒重下降,甚至造成无棒“空株”,对玉米产量影响很大。

蚜虫主要为害玉米、高粱、小麦、谷子等作物,已成的蚜虫刺吸植株汁液。苗期蚜虫群集于叶片背部和心叶造成为害,轻者造成玉米生长不良,严重受害时,植株生长停滞,甚至死苗。此外还能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病,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玉米发生蚜虫时为害症状是叶面卷曲发粘,红黄最终失去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