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菌核病传播途经是什么?

发布日期:2022-02-25 11:14

病原真菌以在土壤中和混在种子间的菌核越冬,种子亦可带病。越冬后的菌核,在大田封垄后,在土壤温度和湿度适宜时,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孢子为初次侵染源,可以气传,最远能传三十米。大豆扬花期病原孢子落到花上,利用花的养分萌发,在花开过以后侵染进入植株。

以菌核在土壤中、病残体内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越冬菌核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产生子囊盘,弹射出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蔓延进行初侵染,再侵染则通过病健部接触菌丝传播蔓延,条件适官时,特别是大气和田间湿度高,菌丝迅速增殖,2〜3天后健株即发病。本菌寄主范围广,除禾本科不受侵染外,已知可侵染41科383种植物。菌核在田间土壤深度3厘米以上能正常萌发,3厘米以下不能萌发,在1~3厘米深度范围内,随着深度的增加菌核萌发的数量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