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黑痣病症状,马铃薯黑痣病的传播途径?

发布日期:2022-07-09 12:55

黑痣病菌为土壤习居菌,以菌核和菌丝体在土壤、病株残体及感病植物体内越冬,菌核抗逆性极强,可在土壤中存活2~3年之久。该病菌有直接侵染的能力。初侵染源主要为病田土表及及病残体中的越冬菌核,带病种薯为重要的初侵染来源,也是该病菌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

以种薯带病传播为主,染病土壤带菌应采取隔年换茬不同科作物防病。

马铃薯黑痣病传播途径:黑痣病菌为土壤习居菌,以菌核和菌丝体在土壤、病株残体及感病植物体内越冬,菌核抗逆性极强,可在土壤中存活2~3年之久。该病菌有直接侵染的能力。初侵染源主要为病田土表及及病残体中的越冬菌核,带病种薯为重要的初侵染来源,也是该病菌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病菌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在带菌的病薯上越冬。翌年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从伤口侵入。1。

马铃薯黑痣病又叫马铃薯立枯丝核菌病,是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一种病害,病原菌属于半知菌亚门的真菌,种植马铃薯时常见的一种土传病。

马铃薯黑痣病为土壤病菌,以菌核和菌丝体在土壤、病株残体及感病植物体内越冬,菌核抗逆性极强,可在土壤中存活2—3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