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小麦黄疸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发布日期:2022-12-25 11:21

小麦黄疸病,也称为锈病,主要分为条锈、叶锈和秆锈三种。在豫西小麦产区,条锈和叶锈病害较为普遍,其中条锈病危害尤为严重。感病小麦会丧失光合作用能力,影响水分吸收,严重时导致叶片和茎秆干枯,穗小、粒瘦,最终减产。小麦锈病是一种典型的气流传播病害,条锈菌喜好温凉环境,不耐高温。病害通常从寄主基部叶片和叶鞘开始,逐渐向上蔓延。苗期发病时,叶片上会产生多层轮状排列的鲜黄色夏孢子堆;成株叶片初发病时,夏孢子堆为小长条状,鲜黄色,椭圆形,与叶脉平行,呈虚线状,后期表皮破裂,出现铁锈粉状物。植株感病后蒸腾作用明显增强,表现局部萎蔫、枯死等缺水症状,严重时导致小麦减产甚至绝收。

防治锈病应因地制宜。如发现单片病叶或小传病中心,应切叶深埋,并在麦田喷施保护剂;如果病叶较多、面积较大,应先喷施杀菌农药消灭病毒,再在周围麦田喷洒保护剂。常用的杀菌农药有15%粉锈宁、敌锈纳、双效灵或用1:1的生尿水、5%的过磷酸钙过滤液等;常用的保护剂有0.5度的石硫合剂、300倍液氟沙酸纳、100倍液食盐水,效果均不错。春天锈病发生范围广,危害更大,应及时中耕破板预防感病,普遍喷施5%氨基苯磷液进行综合防治,杜绝锈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