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黑粉病的发病规律,玉米黑粉病发病规律是?

发布日期:2023-01-24 14:24

1、粗放栽种管理的地块发病高。2、高温高湿天气发病高。3、抗病性差的品种发病高。4、春播玉米比夏播发病高。

1、粗放栽种管理的地块发病高。大面积连作;施用未腐熟农家肥;偏施氮肥(促使植株旺长);人为损伤(去雄操作、除草等);虫害防治不及时(虫咬留下的伤口有利于病原侵染);收获后病株残体清除不及时等。2、高温高湿天气发病高。病原黑粉菌分裂的孢子没有明显的休眠期,高温(26-35℃)高湿、干湿交替等天气有利于孢子萌发侵染(一般南方比北方发病严重)。3、抗病性差的品种发病高。晚熟、甜玉米、苞叶短小、包得不严等玉米品种发病高。4、春播玉米比夏播发病高。

玉米黑粉病的发生规律:1、粗放栽种管理的地块发病高。大面积连作;施用未腐熟农家肥;偏施氮肥(促使植株旺长);人为损伤(去雄操作、除草等);虫害防治不及时(虫咬留下的伤口有利于病原侵染);收获后病株残体清除不及时等。2、高温高湿天气发病高。病原黑粉菌分裂的孢子没有明显的休眠期,高温(26-35℃)高湿、干湿交替等天气有利于孢子萌发侵染(一般南方比北方发病严重)。3、抗病性差的品种发病高。晚熟、甜玉米、苞叶短小、包得不严等玉米品种发病高。4、春播玉米比夏播发病高。

玉米黑粉病的病原菌为真菌(担孢子菌),病瘤内的黑粉是病菌的冬孢子。冬孢子可以在土壤中、茎叶上、土杂肥中越冬。越冬的冬孢子成为第二年发病的初浸染病源。冬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产生担孢子和次生担孢于,随风雨、气流传播到玉米的叶片、节、腋芽、雌穗、雄穗等幼嫩部分,侵入组织,病菌在组织内生长蔓延,形成病瘤。病瘤老熟破裂,又散出黑粉(冬孢子),进行再次侵染。低温、干旱、少雨的地方,土壤中的冬孢子存活率高,存活时间长,发病重;玉米生育期间都可以染病,尤以抽雄期前后,天气干旱,植株抗病力弱,易感黑粉病。前期干旱,后期多雨,或旱湿交替出现,延长了染病期,易发病。

粗放栽种管理的地块发病高。大面积连作;施用未腐熟农家肥;偏施氮肥(促使植株旺长);人为损伤(去雄操作、除草等);虫害防治不及时(虫咬留下的伤口有利于病原侵染);收获后病株残体清除不及时等。另外,高温多湿也极易成玉米黑粉病的发生。

玉米抗逆性较差种地时进行种子包衣嗮种杀菌消毒可以预防。

越冬的冬孢子成为第二年发病的初侵染病原,冬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产生担孢子和次生担孢子,随风雨、气流传播到玉米的叶片、节、腋节、雄雌穗等幼嫩分生组织,在组织内生长蔓延,并产生一种类似生长素的物质,刺激寄主局部组。

玉米黑粉病的病原菌为真菌(担孢子菌),病瘤内的黑粉是病菌的冬孢子。冬孢子可以在土壤中、茎叶上、土杂肥中越冬。越冬的冬孢子成为第二年发病的初浸染病源。冬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产生担孢子和次生担孢于,随风雨、气流传播到玉米的叶片、节、腋芽、雌穗、雄穗等幼嫩部分,侵入组织,病菌在组织内生长蔓延,形成病瘤。病瘤老熟破裂,又散出黑粉(冬孢子),进行再次侵染。

大面积连作,施用未腐熟农家肥,病虫害防治不及时,收获后没有清除病株残体,高温高湿,品种抗病性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