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青枯病应该如何进行防治?

发布日期:2024-03-08 10:19

(一)不能与茄科植物连作,与水稻轮作防病效果较好。(二)加强栽培管理。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田块种植;多施有机肥,增施钾肥;酸性土壤,耕耙前每亩撒50~75公斤石灰,使土壤呈微碱性,可减轻发病。(三)药剂防治。用药剂进行灌根,每隔7天灌1次,连灌2~3次,每株用药液0.25公斤有较好的防病效果。常用药剂有50%的消菌灵700倍液、可杀得1000倍液、20%的石灰水。

加强栽培管理。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田块种植;多施有机肥,增施钾肥;酸性土壤,耕耙前每亩撒50~75公斤石灰,使土壤呈微碱性,可减轻发病。

防治方法1、选择无病地育苗,采用高畦栽培,避免大水漫灌。2、一旦发现病株,应立即清除,并撒生石灰消毒。3、发病初期,选用硫酸链霉素,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灌根,或5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400~500倍液,或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每隔10天灌1次,连续2~3次。

防止马铃薯发生青枯病,可以采取四至五年的轮作方法,在同一片土地上,不能同时使用同一品种的豆类作物,以免发生青枯病。

1、青枯病是土传性病害,应大力提倡与非寄主植物害行2~3年以上的轮作。2、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青枯病的最佳方法,如新芋4号等较抗病品种。3、大雨后注意及时排水,采用高畦栽培,避免大小漫灌。4、利用小整薯代替大薯切块播种,可以避免用刀切块时感染,再利用枯草芽孢菌菌株制成粉状制剂对种薯进行处理。

由于马铃薯青枯病的传染来源和影响流行为害的环境因素比较复杂,因此在防治上应采取综合措施。要对马铃薯青枯病采用以农业耕作栽培方法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而且要以预防为主,杜绝各种浸染来源,并防止扩大传播。在马铃薯青枯病已传入并不断加重为害的情况下,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减轻为害,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对于综合防治措施的应用还要因地制宜:在不同地区,栽培制度不同,气候条件不同,菌系不同,应该对具体防治措施各有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