幌菊是一种草花,花色呈天蓝,有白心,别称为粉蝶花、婴眼花。幌菊可以用于室内盆栽种植或者园林绿化盆景,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因此常常会在路边或者庭院看到。
分布与习性:
幌菊分布于中国台湾、江西、贵州、云南、西藏、四川、甘肃、河北。印度,不丹,菲律宾,日本也有。生海拔1500-2500米的田野、沟边、草地及疏林中。耐寒性不强,忌炎热。
繁殖方法:
播种常在9月中下旬以后进行秋播。
基质消毒:
对播种用的基质进行消毒,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到锅里炒热,什么病虫都能烫死。
催芽:
用温热水(温度和洗脸水差不多)把种子浸泡3~10个小时,直到种子吸水并膨胀起来。
播种:
对于用手或其它工具难以夹起来的细小的种子,可以把牙签的一端用水沾湿,把种子一粒一粒地粘放在基质的表面上,覆盖基质1公分厚,然后把播种的花盆放入水中,水的深度为花盆高度的1/2~2/3,让水慢慢地浸上来;对于能用手或其它工具夹起来的种粒较大的种子,直接把种子放到基质中,按3×3公分的间距点播。播后覆盖基质,覆盖厚度为种粒的2~3倍。播后可用喷雾器、细孔花洒把播种基质质淋湿,以后当盆土略干时再淋水,仍要注意浇水的力度不能太大,以免把种子冲起来。
播种后管理:
在秋季播种后,遇到寒潮低温时,可以用塑料薄膜把花盆包起来,以利保温保湿;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把薄膜揭开,并在每天上午的9:30之前,或者在下午的3:30之后让幼苗接受太阳的光照,否则幼苗会生长得非常柔弱;大多数的种子出齐后,需要适当地间苗:把有病的、生长不健康的幼苗拔掉,使留下的幼苗相互之间有一定的空间;当大部分的幼苗长出了3片或3片以上的叶子后就可以移栽上盆了。
上盆移栽:
小苗装盆时,先在盆底放入2~2公分厚的粗粒基质或者陶粒来作为滤水层,其上撒上一层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作为基肥,厚度约为1~2公分,再盖上一层基质,厚约1~2公分,然后放入植株,以把肥料与根系分开,避免烧根。
上盆用的基质可以选用菜园土:炉渣=3:1;或者园土:中粗河沙:锯末(茹渣)=4:1:2;或者选用草炭+珍珠岩+陶粒、菜园土+炉渣等混合基质。
小苗移栽时,先挖好种植穴,在种植穴底部撒上一层有机肥料作为底肥(基肥),厚度约为4~6公分,再覆上一层土并放入苗木,放入苗木后,回填土壤,把根系覆盖住,并用脚把土壤踩实,浇一次透水。
修剪:
每两个月剪掉一次带有老叶和黄叶的枝条,只要温度适宜,能四季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