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斑通常出现在叶片表面,初为紫褐色至褐色小点,后扩展成直径1.5-10毫米的圆斑,黑色或深褐色。往往几个相连,病部周围叶大面积发黄。病叶容易脱落,严重时叶片大量脱落,削弱树势,影响正常生长。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枝、病叶或病落叶上越冬。翌年早春形成分生孢子盘,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飞溅水滴传播危害,因而在多雨、多雾、多露时易发病。特别是田间渍水、养护管理不善、植株衰弱时发病较重。土壤通透性差、肥水管理不当的地方发病也较重。
防治方法包括:随时清扫落叶,摘去病叶,秋后彻底清除、减少侵染源。冬季对重病株进行重剪,清除病茎上的越冬病原。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适度修剪,松土培土,提高根系活力和长势,增强植株抗病能力。秋后彻底清除枯枝落叶,集中烧毁。
在药剂防治方面,早春发芽前,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以铲除病菌。6-8月后,可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或80%代森锌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1200倍液,其中以75%百菌清5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每7-10天1次,共喷3-4次,防治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