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叶矮樱的繁殖方法包括扦插、嫁接、播种和组培,但播种后代种性变异较大,故不常用。嫁接方法有芽接法和穗接法,芽接时间为5月下旬至6月底,穗接时间为11月下旬至第二年2月底。嫁接时选用山桃、山杏、毛樱桃做砧木,8月下旬采用芽接,嫁接部位选新梢近主干处,嫁接后在接芽上部1cm处剪除。扦插有硬枝和嫩枝两种方法,嫩枝扦插多用夏季全光雾系统,选择健壮枝条,插穗长约20cm,扦插前在600-800ppm吲哚丁酸溶液中浸泡3-5秒生根成活最好。
紫叶矮樱对土壤要求不严,能在轻粘土、壤土、素砂土中正常生长,但在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中性、微酸性土中生长最好。盆栽时盆宜深大些,并在盆底垫层碎瓦片或碎硬塑料泡沫块,增强透气排水防烂根。紫叶矮樱喜温暖湿润,喜光,能耐轻度盐碱土,但也耐寒、耐荫、忌涝。保持土壤湿润而不积水,春秋两季各施两次氮磷钾复合肥,忌单施氮肥以防徒长和叶色不红。
紫叶矮樱耐旱,早春和秋末浇足浇透返青水和封冻水,春秋风大天旱时新植苗木展叶后每天上下各进行一次叶面喷雾。夏季雨天及时排除树坑积水以防烫伤根系。紫叶矮樱喜肥,新植苗木除在栽植时施基肥外,在生长期适当追肥,早春、初夏各追施一次氮、磷、钾复合肥,秋末施用一次圈肥或芝麻酱渣。新植苗木、缺肥长势不好的苗木可进行叶面施肥,浓度0.5%,选在清早或傍晚喷施,喷施次数以3次为宜。
紫叶矮樱耐寒,成年苗采取树干涂白措施,新植苗可采取根部培土、树干缠草的办法,幼龄苗进行覆膜处理。病虫害防治方面,紫叶矮樱会受到刺蛾、蚜虫、红蜘蛛、叶跳蝉、蚧壳虫的危害,每年冬季涂白时尽量将主干和大枝都进行涂白,早春应及时喷百菌清、多菌灵等广谱杀菌剂。病害发生后及时治理,刺蛾、蚜虫、叶跳蝉、蚧壳虫可用溴氰菊酯等喷杀,红蜘蛛可用三氯杀螨醇进行防治。
紫叶矮樱萌枝力强,生长繁茂,花后或冬季将细弱枝、交叉枝、内膛枝、徒长枝剪掉,过长枝剪短,使之通风透光,并保持圆形美丽的树冠,提高观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