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雀花,又叫雀儿花、朱雀花。通常有白花油麻藤,花白色;美叶油麻藤,花紫色;常绿油麻藤,花深紫色等几种,为蝶形花科油麻藤属木质藤本植物。
禾雀花向上攀爬的本领极强,能象巨蟒般盘绕在大树上簇串状花穗,直接长在藤蔓上。其花形酷似雀鸟,吊挂成串有如禾雀飞舞。花五瓣,多白色,也有粉色、紫色,甚至紫黑色,每朵花似一只小鸟。花开在藤蔓上,吊挂成串,每串二三十朵不等,串串下垂,有如万鸟栖枝,神形兼备,令人叹为观止。每年3~4月下旬开花。花瓣淡绿色,有两块花瓣会卷拢成翅状,风情万种、十分迷人,颇具观赏价值。主要分布在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广东的江门、肇庆、清远、广州、韶关等地。
选种
播种前首先要对种子进行挑选,种子选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播种能否成功。
1、最好是选用当年采收的种子。种子保存的时间越长,其发芽率越低。
2、选用籽粒饱满、没有残缺或畸形的种子。
3、选用没有病虫害的种子。
消毒
消毒包含两个概念,一个是指对种子进行消毒,另一个是指对播种用基质进行消毒。
家庭对种子消毒常用60℃左右的热水浸种一刻钟,然后再用温热水催芽12~24小时。
对播种用的基质进行消毒,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到锅里炒热,什么病虫都能烫死。
催芽
用温热水(温度和洗脸水差不多)把种子浸泡12~24个小时,直到种子吸水并膨胀起来。对于很常见的容易发芽的种子,这项工作可以不做。
播种
对于用手或其它工具难以夹起来的细小的种子,可以把牙签的一端用水沾湿,把种子一粒一粒地粘放在基质的表面上,覆盖基质1公分厚,然后把播种的花盆放入水中,水的深度为花盆高度的1/2~2/3,让水慢慢地浸上来(这个方法称为"盆浸法");
对于能用手或其它工具夹起来的种粒较大的种子,直接把种子放到基质中,按3×5公分的间距点播。播后覆盖基质,覆盖厚度为种粒的2~3倍。播后可用喷雾器、细孔花洒把播种基质质淋湿,以后当盆土略干时再淋水,仍要注意浇水的力度不能太大,以免把种子冲起来。
扦插
常于春末秋初用当年生的枝条进行嫩枝扦插,或于早春用去年生的枝条进行老枝扦插。
扦插基质可以选用营养土或河砂、泥碳土等材料。家庭扦插可用中粗河砂,使用前要用清水冲洗几次。
进行嫩枝扦插时,选用当年生粗壮枝条作为插穗,每段要带3个以上的叶节。剪取插穗时需要注意的是,上面的剪口在最上一个叶节的上方大约1公分处平剪,下面的剪口在最下面的叶节下方大约为0.5公分处斜剪,上下剪口都要平整。
栽培环境温度
插穗生根的最适温度为20℃~30℃,低于20℃,插穗生根困难、缓慢;高于30℃,插穗的上、下两个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烂。扦插后遇到低温时,可以用塑料薄膜把花盆包起来保温;温度过高时,要给插穗遮荫,并定时喷雾。
湿度
扦插后必须保持空气的相对湿度在75~85%。可以通过喷雾来减少插穗的水分蒸发,每天3~5次,但不要过度喷雾,以防病菌侵染。
光照
扦插后需要适当遮荫,待根系长出后,再逐步增加光照时间。
上盆移栽
先在盆底放入2~3公分厚的粗粒基质作为滤水层,其上撒上一层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作为基肥,厚度约为1~2公分,再盖上一薄层基质,然后放入植株。上盆用的基质可以选用菜园土:炉渣=3:1;或者园土:中粗河沙:锯末=4:1:2等配方。
肥水管理
春、夏、秋三季按照"花宝"——清水循环顺序进行肥水管理,间隔周期大约为1~4天。冬季做好控肥控水工作,间隔周期大约为3~7天。对于地栽植株,春夏两季根据干旱情况施用2~4次肥水。
修剪
在冬季植株休眠期,要把瘦弱、病虫、枯死、过密等枝条剪掉。
换盆
当植株生长到一定大小,就要考虑换盆。换盆时先用适当大小花盆,盆底垫瓦片和滤水层,再加有机肥和基质,最后放入植株填充营养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