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豆田不同程度地出现叶片黄化、植株矮缩甚至死苗的现象,俗称“火龙症”或“地火”。此病多为成片发生,发生程度因地而异。大豆黄化矮缩症主要发生在7月上旬至8月中旬,原因是地下害虫或土壤中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为害,苗期干旱、土壤缺乏钾、硼、锌、钼等营养元素以及病毒病的侵害也会加剧此症状。
发病原因及症状
1.缺素引起黄化矮缩
缺钾:叶片黄绿,叶面皱缩,叶尖及叶绿黄色部分最后呈棕色干枯。
缺硼:叶片皱缩,老叶厚,新叶萎缩,叶色失绿,叶柄缩短变粗,生长点受抑制,根部膨大呈萝卜根。
缺钼:叶片呈浅绿色,严重时失绿并产生大块黄斑,叶脉间黄化,叶缘干枯。
缺锌:中下部叶片脉间叶肉变黄失绿,叶脉保持绿色,叶片出现褐色斑点,部分叶片皱缩、反卷或卷曲。
2.病虫为害造成黄化矮缩
珠绵蚧:多发生在田头地边,植株矮化、瘦小,下中部叶片发黄至发红脱落,根部有横裂纹或根尖腐烂,根部常附有珠绵蚧雌成虫或幼虫。
胞囊线虫:病株矮化瘦弱,叶片提前脱落,结荚少或不结荚,根系不发达,须根增多,根瘤减少,根部附有黄白色雌成虫,多发生在砂、碱土地。
镰刀菌侵害:近地面茎基部有褐色或暗褐色棱形病斑,根部腐烂,须根极少。
病虫复合危害:植株瘦弱、矮小,生长缓慢或停滞,下部叶片渐黄,根部有虫食伤痕,须根短少,茎基部有褐色病斑或根部腐烂。
防治措施
1.加强地下害虫监测与防治
连年麦收后直播大豆的稳定生态环境导致地下害虫虫口基数逐年增加,需加强测报和防治。
2.改革耕作制度,实行轮作换茬
对“火龙症”严重发生的田块,改麦-豆连作为麦-玉米、麦-红芋等连作,水旱轮作效果更佳。
3.增施有机肥
播前或苗期增施腐熟有机肥,增强抗病虫害能力,改变土壤生物相,抑制根病发生,满足大豆对锌等微量元素的需求。
4.增施钾肥、微肥
缺钾:用0.3%磷酸二氢钾液喷施或在基肥中增施钾肥。
缺硼:拌种时每10kg种子加入0.1%硼砂溶液1kg,或花期用0.2%硼砂溶液喷施。
缺钼:花期至结荚前用0.03%~0.05%钼酸溶液喷施叶面。
缺锌:播前撒施硫酸锌10.5~21kg/hm2,或叶面喷施0.2%~0.3%硫酸锌溶液。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防治大豆黄化矮缩症,减少损失,提高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