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菁的栽培技术以及管理方法

发布日期:2021-06-24 07:06

一、稻田间种田菁

在南方双季稻地区,利用早晚稻生长间隙,种植田菁绿肥,是自力更生、以田养田.解决晚稻肥源的办法。鉴于各地耕作.气候条件不同,早稻安排的品种类型不同,田菁的种植方法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这么几种。

1.稻底套播

这是五十年代广东首先采用的方法。在早稻黄熟后至收割前,把田菁直接撒播到田中,种子在稻底条件下发芽出苗,割禾后让它继续生长。此法绿肥产量不大稳定;因为早稻秆型的高矮、成熟期的迟早,叶片的大小、多少,集散程度等所构成的出间小气候,直接影响到田菁的生长势和产量。

一般高秆型早稻,叶片狭长,叶形集.直,与稻秆构成的角度不大,在田间的隐蔽度较小,可在早稻乳熟至黄熟期间,即收割前的7—10天播田菁;矮秆的稻种,叶片宽大,叶形弯散,节间短,叶片与稻秆构成的角度较大,田间长势稠密,荫蔽度大,宜在割稻前3-5天播种,每亩播量10—12斤。

播前要开好环田沟,落干田水,遇到暴雨积水,应及时排水防洪。在第一片真叶之前,保持田土湿润。水分太少,田土太干,发芽不齐,扎根困难;水分太多,土壤通气不良,种子也不能发芽,时间久了容易霉烂。

稻底田菁生长时间有限,提高绿肥产量主要取决于单位面积的苗数,割禾时必须认真注意减少人畜的践踏。割禾后,田菁苗由稻底状态变为露光状态,一时适应性较差,应当适施少量见光肥,以磷为主,氮肥为辅。

2.稻底间种

这是目前各地普遍采用的方法,分为起墩点播和育苗移栽两种。

起墩点播在早稻第一次中耕后进行,按行距6—8尺,株距0.8—1尺规格,在禾行内起泥墩,高宽约0.3-0.4尺,泥墩平顶,每墩播田菁5-7粒,每亩播量2—3两。播后每亩用5-10斤磷肥和少量土杂肥盖种。下大雨时要及早排水,防止雨水冲走种子肥料。苗高0.3尺左右,进行査苗补苗,生长差的酌情追肥,要求早稻灌浆后田菁不要高出禾面0.5尺以上。如果田菁生长乂高又密,势必影响早稻的产量。

育苗移栽要掌握培育壮苗,适时移栽及水肥管理三个环节。

首先苗床选择水源近,疏松肥沃的旱地、五边地、或新植蔗地,犁耙整平,按宽3—4尺,髙0.3-0.4尺作畦。水田育苗,按整秧田办法起平畦播种,每亩施磷肥15—20斤,拌1000-1500斤土杂肥,多数集中施于畦面,少数留作盖种。由惊蛰至春分,分期分批播,每亩播最8—12斤,要求疏播匀播每亩苗床可移植大田50—70亩。

播后淋水,保持湿润。水田育苗,要在苗高0.3-0.4尺时进行浅灌。

第二适时移栽播种后40天左右,苗髙大约1尺,可结合早稻中耕露田时,选择阴雨天气移栽,插植规格要看田土肥瘦而定。一般每隔6—8尺,在留好的工作行中插植,株距0.8—1尺,每穴2-3苗,用东西行向。

第三水肥管理移栽后一周内灌以浅水,切忌深灌、串灌。但水稻收割后,田菁迅速生长时,加上天气炎热、蒸发量大,深灌是有利的。对于一些瘦田,早稻黄熟前,如果田

菁苗未髙出禾面,宜用少最磷肥、土杂肥点施,以磷增氮,以小肥换大肥。

3.稻后播种

是早稻收割后板田播种或整地播种。只要早稻收割后晩稻插秧前有40天以上生长期,采用此法易操作又易管理,也不存在同早稻争光减产问题,在特定的耕作条件下,是行之有效的。

二、盐碱地种植田菁技术

田菁的耐盐性能较强,但也有一定限度。土壤含盐量在0・4%以上,播种田菁常常发生盐害的现象,因此重盐土上种田菁,必须采取以下栽培措施。

1.整地

冬前要深耕晒垡,加速土壤熟化,蓄雪淋盐;早春要耙地保墒,消灭杂草。轻度的盐碱地,则边整地边播种,防止跑墒返盐。

2.播种

田菁种子外面有一层蜡质,种子坚硬,吸水困难,播前要预先浸种,用40—50℃温水泡6小时,然后捞起洗净粘液。播种时间,要抓紧早春雨季盐分开始下降的有利时机,冲沟播种,开塘条播或点播,覆土2—3厘米。有条件时,用秸秆或杂草覆盖,可以减少地表蒸发,抑制土壤返盐。

3.田间管理

苗期要进行中耕除草,一方面抑制盐分上升,另方面保墒增温,有利于田菁的早生快发。此外,注意増施磷肥,可以促进田菁根系发育,増强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提高田菁对盐碱土的适应性,增加鲜草和种子产量。如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商丘县大吴基点等八个试验结果,每亩施用磷肥30-40斤,田菁根重增加35%,茎叶增重25%,而且植株的含氮量亦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