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怎样防冻?枇杷的防冻措施及冻后恢复措施

发布日期:2021-03-12 23:52

枇杷属于蔷薇科枇杷属,原产于亚热带,是我国特产的常绿果树,一般年平均温度在12~c以上即能生长,15℃以上则更适宜。因其栽培容易,风味独特,又值水果淡季上市,故经济效益较高,近几年种植面积持续增加,一些枇杷种植次适宜区甚至不适宜区,特别是冬季经常有霜冻的地区也盲目种植。虽然枇杷树体在一18~c尚无明显冻害,但花器在一6℃、幼果在一3℃即开始受冻,枇杷冬季开花,春季形成果实,冬季和初春的低温对当年产量有很大影响,因此低温冻害给枇杷带来严重的影响。为更好了解冻害并有效地加以防范,本文从枇杷耐寒性入手,提出了枇杷栽培的避冻、防冻以及冻后恢复措施,旨在为枇杷合理品种布局及高效经济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以期为枇杷生产提供参考。

枇杷避冻防冻措施及冻后恢复措施

1枇杷的耐寒性

1.1枇杷不同树体部位的耐寒性

枇杷树上不同部位耐寒性差异很大,由强到弱的次序为:叶片>花蕾>花瓣未脱落的花>花瓣脱落而花萼尚未合拢前的花>幼果。因此枇杷冻害,主要是冻花、冻果特别是幼果。果径越大,或冻害发生越迟,冻害就越严重。

1.2枇杷不同品种的耐寒性

不同枇杷品种,对低温的固有抗性存在明显差异。调查发现大五星最不耐寒,红灯笼次之,解放钟、早钟6号、洛阳青最耐寒。这与范新单等观察到的早钟6号冻害较轻,其次为长红3号、解放钟,而大五星冻害较重的结果相似。

1.3枇杷开花习性与耐寒性

枇杷开花的生物学特征与冻害有显著联系。枇杷秋末隆冬开花,花期长,共分三批开放,头花在10—11月开放,抗寒力最弱,若遇上早霜冻就能造成花(幼)果全部死亡;二花在10—12月开放,抗寒力胜于头花,通常主要靠这部分花结果;三花在1—2月开放,开花迟,可躲过严寒冻害,但遇寒春也易受冻。花序着生部位与冻害也有一定关系。树体北边的花序较南边受冻严重;在树体同一方位,上部外露的花序较下部的受冻严重;外部较内部的受冻严重。树体健壮开花迟、叶片多,可起到一定避冻作用。

此外,枇杷的耐寒性还受到立地条件、管理水平、树势、树龄等的影响。

2避冻防冻措施

2.1制定枇杷栽培避冻区划

枇杷冻害的发生及受冻程度不仅受气象因子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学因子(如品种、砧木类型、树龄、生长状况、栽培管理水平等)的影响。在气象因子中除低温(包括低温强度、低温的形态、降温幅度、低温发生时期与持续时间等)影响外,还与风向、风速、空气湿度以及冻害前后的天气状况有关。因此,枇杷的生产区划应根据枇杷对温度、土壤、雨量、日照等综合性生态条件和市场、交通等社会条件,以及本地区枇杷冻害的轻重进行区域划分。

2.2开展果树冻害天气测报

搞好冻害天气预报,冻前、冻中采取综合防冻措施,冻后及时加强护理。

2.3培育和选用耐寒品种

一般北亚热带品种群比南亚热带品种群抗寒力强,早熟品种最易受冻,中熟品种又比晚熟品种易受冻。因此,要根据栽培地气候和果园的立地条件选择不同的枇杷品种,以减轻冻害。

2.4科学选择枇杷栽培园地,合理利用小气候

适地栽植,山地宜选避风的东南山坡。海拔较高的山地宜选在山腰地带,以利用逆温层。湖泊、山塘和水库四周受寒流袭击时气温下降的幅度相对较小,是较好的种植场所。为避免冷空气下沉及寒风吹袭,可在果园四周栽植常绿经济林防护带,以改善果园小气候。

2.5加强综合栽培,增强抗冻御寒能力

据调查,树势弱的枇杷树,叶片少而小,降低了叶片对树冠内果实的保温效果;花穗较细弱,每穗花数少,花期早而短,易遭冻害。因此,采取以加强肥水管理、合理整形修剪及病虫防治为中心的综合管理,培育健壮树势,维持合理叶果比,是提高树体抗冻能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