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水稻负泥虫的认识和防治

发布日期:2021-08-24 15:55

近日,重庆市云阳县部分稻田遭受负泥虫为害。为此,县植保站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和分析,建议各地加强对水稻负泥虫的认识,及时做好预防工作,将为害控制在最小范围。

负泥虫属鞘翅目,又称稻负泥甲,俗称背屎虫、猪屎虫。主要发生于山区稻田,尤其是山谷阴坡稻田,即喜阴凉潮湿。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7—4.6mm,宽1.6—2.2mm,头、触角和小盾片黑色,前胸背板、足大部分黄褐色至红褐色,鞘翅青蓝色,具金属光泽,体腹面黑色,触角长达身体之半,前胸背板长大于宽。幼虫体长4—6mm,共4龄;头小,黑褐色,腹背隆起很明显,幼虫孵化后不久,体背上堆积着灰黄色或墨绿色粪便。

生活习性:年生一代,以成虫在田埂、渠边和水塘附近背风向阳处越冬。翌春,越冬成虫先在禾本科杂草上为害,4月至5月,当水稻等秧苗露出水面时,即迁移至水稻上为害,把卵产在叶面近叶尖处,少数产在叶背和叶鞘上;初孵幼虫多在心叶为害,后扩展到叶片上,幼虫怕光,喜欢在早晨有露水时为害,晴天中午藏在叶背或心叶上,末龄幼虫把屎堆脱去,分泌出白色泡沫凝成茧后化蛹在茧内。5月—6月进入幼虫化蛹盛期,以成虫于8月上旬后越冬。

为害特点:成虫和幼虫为害水稻苗期和分蘖期的叶片,食害叶肉,残留叶脉或一层透明表皮,受害叶片出现白色条斑或全叶发白枯焦,严重时整株枯死。

防治方法:(1)幼虫始发后将田水放干,撒石灰粉,然后把叶上幼虫扫落田中,也可在早晨露水未干时用苕帚扫除幼虫,结合耕田,把幼虫糊到泥里。(2)在幼虫1、2龄阶段亩用跳甲绝或地虎特杀80—100ml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喷施,视虫情隔10天,可再防治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