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食用菌栽培技术问答

发布日期:2021-09-08 19:06

冬天虽然冷,却正是我国北方地区食用菌生产的重要季节,在这样一个季节里进行食用菌生产,应该注意哪些技术问题?如何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食用菌产品?如何减少技术失误,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为什么我国北方地区的食用菌生产季节主要是集中在冬季呢?其它的季节可不可以?

我国北方地区的食用菌生产主要集中在冬季有这样几个方面原因:一是目前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品种多为低温型品种,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子实体肉厚,商品性状好,口感好,营养价值高;二是冬季生产不需要降温措施,只需保温或简单的升温措施就可以,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好。三是冬季进行食用菌生产污染率低,成功率高。另外,冬季也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农闲时节,有充足的劳动力保证。

其实,自然条件下,野生食用菌出菇季节主要集中在秋季立秋以后,有了充足的雨水和昼夜温差刺激,野生食用菌就开始形成子实体,产生孢子,繁衍后代。就目前我国食用菌的人工栽培技术而言,冬季以外的季节进行食用菌生产是完全可以的,只不过需要的设施条件、管理技术更高,对普通老百姓而言,目前还有一定难度。目前,我们正在推广的周年生产、林地田间套种、反季节栽培等技术都是在夏秋季节生产。此外,工厂化栽培可避免外界条件的影响,实现食用菌的周年生产。

那么冬季进行食用菌生产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由于冬节气候变化较大,除气温低以外,还经常出现暴雪、大雾、大风降温等极端天气,所以,菇农朋友应有防极端天气的意识,尽可能为食用菌生长创造一个舒适、温和的环境。需要注意的问题有这样几个方面:

(1)对菇棚进行加固,防止大风掀翻棚顶、暴雪压垮屋顶造成损失;

(2)要有升温措施,最好采用火墙加热,尽量不要把炉子生在棚内,对菇棚进行升温,以防止出现冻害,甚至菇蕾被冻死;

(3)通风口可用麦草堵塞,防止冷风灌入棚内;同时注意中午温度高时加强通风,以防通风不足造成畸形菇。

(4)菇棚内最好挂几个干湿温度计,以监测菇棚内的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并保持正常值范围。

冬季生产食用菌生产管理上最应该注意的问题都有哪些呢?

冬季食用菌生产管理上最该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升温、保温措施问题;二是通风管理问题;三是湿度控制问题。

具体介绍一下应该采用哪些具体措施才能保证好这方面不出问题?

冬季寒冷,保温是关键。主要的保温措施有,菇棚北墙要尽可能厚或中间添加保温材料,以防北风;温室大棚尽可能采用厚稻草帘或保温被来夜间保温。实际上,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菇农在这方面出现的问题并不多。

出现问题较多的是在升温措施方面。冬季气温低,菌丝和子实体生长缓慢,呼吸强度低,食用菌出菇量少,必须有升温措施,使菇棚保持在6℃以上,以15℃左右为最适宜。但在实际生产中,菇农在这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根本无升温措施。菇棚温度极低,昼夜温差很大,小菇蕾被冻死,子实体生长缓慢,甚至出现冻害,影响了子实体产量和商品性状,降低了栽培效益。二是有升温措施,但采用的是室内生火,直接给菇棚加温。结果造成菇蕾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中毒而死,子实体由于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出现大量畸形菇。其实,食用菌和人类相似,其生活也需要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而炉子燃烧要消耗菇棚内的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甚至一氧化碳。把炉子生在菇棚内实际上是和蘑菇争氧气,是不科学的。

能给大家介绍几种正确的给菇棚升温的具体措施吗?

其实在实际生产中,广大菇农创造了许多的方法。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两种。一种是采用火墙加热。即在菇棚内建火墙,采用砖垒或采用管道,炉子建在菇棚后面或两侧,通过外面生火把热量传到火墙,间接给菇棚升温。

另外一种是通过热蒸汽、塑料管直接给菇棚加热。这种方法要求有蒸汽锅炉,产生的热蒸汽先通过地下钢管传送到菇棚边缘;进棚以后,在钢管顶端接直径10厘米左右的、耐高温的聚丙烯塑料软管道,长长的塑料管道沿菇棚内后墙边缘东西向摆放,最顶端自然开放。由于最后有冷凝水,可把冷凝水收集起来,用于菇棚增湿。由于蒸汽的热量很高,塑料袋散热性又好,升温效果非常好,并且可同时给多个大棚升温,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冬季食用菌生产在通风管理上又有哪些问题呢?

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一是为了保温,通风不足甚至不通风;二是通风时机掌握得不好。由于食用菌主要靠分解有机物生活,在代谢过程中需要氧气,同时释放二氧化碳。通风的目的就是补充食用菌需要的氧气,排出其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特别是进入出菇期,需氧量和产生的二氧化碳量都会增加,如不通风会造成菇畸形甚至死亡,所以,在出菇期必须加强通风管理。

另外,冬季食用菌生产何时通风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许多书或技术员都说早晚各通风一次,每次半小时到一小时,其实这样说有点教条,我也看到了许多菇农在冬季早晚通风,这样是不科学的。因寒冷的冬季早晚温度都很低,此时通风会导致菇棚温度迅速降低,使子实体受到伤害。所以,在通风时间上要讲科学,冬季最好在阳光充足、天气温暖的时候通风。具体措施为:①在中午时分打开通气孔,但前提是不使棚内外温差过大;②在外界气温5℃以上时,将棚南面下方塑膜掀开10厘米左右,通气效果十分明显。

那在通风管理的方面,不同种类的食用菌有没有差异呢?

严格讲是有差异的。主要取决于你栽培的食用菌产品是以菌盖为主,还是以菌柄为主。研究表明,如棚内氧气充足、二氧化碳少会刺激菌盖生长。所以,以菌盖为商品菇的平菇、白灵菇、香菇等就要适当加大通风。如棚内二氧化碳较多,氧气相对较少,会刺激菌柄、抑制菌盖生长,所以,以菌柄为商品菇的姬菇、杏鲍菇、金针菇等,当菇蕾长到一定程度,可适当减少通风,以刺激菌柄生长,抑制菌盖变大。当然,如商品菇既需要菌柄、又需要菌盖,如双孢菇、滑子菇等,按正常管理即可。实际上,很多通风不足造成的畸形菇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菌柄粗大,菌盖小甚至没有,就是这样一个道理。人们利用这一特性还可把灵芝的鹿角状畸形菇制成盆景,以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

冬季食用菌生产在湿度管理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好吗?

食用菌湿度一般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培养料或菌棒的含水量;一是指菇棚空气相对湿度。

首先说菌棒补水。一般袋栽食用菌经发菌或出1-2潮菇以后,菌棒失水较多,这时就需要补水。常用措施就是用注水针刺入菌棒内,借助水泵的压力使菌棒在短时间内吸足水分。但要注意三点,一是补水前应对菇棚大通风,同时提高菇棚温度,使菌棒菌丝恢复生长活力;二是补水温度尽可能与菌棒内部温度一致;二是补水量控制在补水后菌棒重量为原菌棒重量的80%-90%。

第二,讲一下菇棚的空气相对湿度管理。搞食用菌生产,菇棚内最好挂几个干湿温度计,以便科学管理。投资不大,但是却是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如有干湿度计,进棚以后先查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然后再采取管理措施。如菇棚温度低,你可采取升温措施,中午阳光充足后再通风;如发现空气相对湿度在100%,可立即通风降湿;如相对湿度小于70%,可采取喷水措施增湿。

冬季食用菌生产湿度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菇棚空气相对湿度过高过低,没有在要求的85%-95%之间,另一个问题就是菇棚补水增湿措施不当。

那么,对菇棚空气相对湿度过高活着过低,我们该怎样管理呢?

如果菇棚的空气相对湿度常常大于100%,再加上温度偏高,则易引起病原杂菌滋生,导致病害发生。这时,要及时加大通风,降低湿度。但如果菇棚相对湿度长期小于70%,子实体生长过程中获取不了空气水分,会影响子实体的发育,产量降低,这时就需要补水增湿。

那该如何给菇棚补水增湿呢?有什么注意事项请您给大家讲讲。

由于冬季北方地区寒冷、干燥,给菇棚补水增湿还是很必要的。一般补水增湿的主要方式就是地面洒水、空间喷雾,墙壁喷水。补水增湿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水尽可能与菇棚温度一致,不要用寒冷的水。二是水尽可能不要喷在菇体上,特别是在原基、菇蕾期,由于这时菇体的生命很娇嫩,你给它们洗冷水澡它们也会感冒生病,甚至死亡。所以,补水最好用喷雾器,喷嘴朝上向空间喷雾来增加湿度。当然,当菇蕾长大以后,有一定抵抗力时,水喷在上面也问题不大。三是补水后,如发现菇体上有水珠应尽快通过加强通风管理去除,否则会给细菌繁殖造成条件,在菇体上形成病斑。由于细菌繁殖极快,一般经一夜时间就可能造成危害,影响菇的质量。另外注意,冬季下霜期尽量不要喷水,只要保持湿润即可。

冬季生产食用菌,升温、保湿与通风之间会有矛盾,那么我们如何化解这些矛盾呢?

应该讲确实有矛盾。特别是通过生火炉增温时,大多数菇农怕跑了热气而密闭菇棚,结果导致菇棚通风严重不良,二氧化碳积聚;湿度居高不下,在产生畸形菇的同时,也会导致某些浸染性病害的发生。

解决的办法是:自然条件下,晴好天气时,上午10:00左右开始通风,到下午2:00左右结束。从棚内上方拉一层遮阳网或黑色薄膜,揭开草苫后日晒增温,使热量进入而将直射光挡住。通风过程中会有不同程度的降温,风量只要不是过大,有时反而对出菇和子实体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而通风与湿度的保持也是一对实际存在的矛盾,通风则降湿。实际上,一定条件下,如冬季中午时分,由于通入高于棚温的空气,可使棚温略微升高,并因此引发棚内水分的蒸发,使此时的湿度有所升高。理论上要求的保持90%左右的空气想对湿度,但并没有要求湿度达到恒定状况,如同变温可刺激出菇一样,一定的湿度差有时还会有促进出菇的作用,并且,在湿度相对偏低的情况下,还可抑制某些病害的存活和生长,但应根据子实体的不同阶段,将湿度差控制在10%-20%,造成干湿交替的环境,有利于菇的品质和产量。

那冬季食用菌生产在调控光照方面我们该如何掌握呢?

大多数食用菌的菌丝体生长不需要光照,但子实体发育中,多数食用菌要求一定的散射光,如平菇、香菇、白灵菇、杏鲍菇等。有的没有光不能形成子实体,或只长菌柄不长菌盖。光照调控的主要措施有:①打开通气孔及进出口。②将棚顶北面沿草苫掀开20-40厘米,棚南面边缘草苫卷起40厘米或使用较薄的草苫等。③开灯照明,入棚操作、观察时开灯,可基本满足子实体生长需要,起到增收的目的。

平菇是冬季栽培量最大的一个品种,冬季栽培平菇在管理上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好吗?

冬季平菇的生产注意以下几点:

光照宜强不宜弱。光照既是冬季增加棚温的重要方式,又是提高产量、改善平菇品质的重要途径。光照强度和时间应根据菇棚的保温性能及天气状况而定。如果菇棚的保温性能好,夜间温度可以维持在5℃以上,则棚顶的草苫可早掀晚盖,尽可能地延长白天的光照时间;反之,则白天菇棚的光照时间应该相应缩短。就天气状况而言,气温在5℃以下时,晴天及多云天气在保证菇棚5℃条件下,应尽可能增加光照时间;阴雨天可在白天气温较高的11:00到下午3:00给棚增光;下雪天给棚增加散射光即可。

菇光照管理方面的注意事项,那么水分该如何管理呢?

冬季气温低,棚内地面及培养料表面的蒸发量少,菌丝体在低温条件下呼吸量大大降低,消耗的水分相应减少,加之菇棚在管理上以保温为主,经常闭棚,棚内水汽大多难以散发到棚外。上面三方面的因素导致棚内需水量较少,菇棚喷水应该控制,不可过多。对于空间较大,菌棒摆放较少,或通风状况较好而又较容易升温的菇棚,喷水量以1-2天喷1次为宜。喷水时切记不能喷闭棚水,就是不能在闭棚不通风的条件下喷水,这是因为在密闭的条件下喷水,棚内的相对湿度会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在100%,水分处于饱和状态,子实体的生理活动受阻,难以正常生长,造成菇片上卷,甚至枯黄而死,引起病害发生。

那在通风方面我们又该注意什么呢?

通风换气可增加菇棚的氧气含量,但是棚外的冷空气随之会侵入棚内,从而降低菇棚的温度。因此冬季应该在保证棚内氧气够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通风时间。对于空间较大,通气状况良好的菇棚,宜采用短时间小通风的方式换气,l天可通风3-4次,每次30分钟。

平菇温度管理方面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温度是影响冬季平菇幼蕾产生及正常生长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管理上应该在满足平菇正常生长所需温度下限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燃料投放。现蕾前如果棚温过低或者是温差过小,则菇蕾很难形成;现蕾以后如果菇棚温度过低,则子实体基本停止生长,长期保持菜花状而不分化,或即使分化,菇片上也会长满白色的小刺或菇上长菇,而形成畸形菇,商品价值降低。因而在管理上,菇蕾形成前后应该以太阳光能为主要增温方式,必要时用火炉维持菇棚温度在5℃以上,以利于保温并拉大温差,促使菇蕾形成;当大部分菌袋现蕾以后,菇棚温度应控制在10-15℃左右,保证子实体正常生长即可。

给大家总结一下其他常见的食用菌品种,在冬季生产上应该注意的问题好吗?

金针菇:冬季大多处于出菇或即将出菇阶段,由于品种特性的关系,管理相对比较简单,只需要将温度保持在4℃以上、不超过15℃,并保持菇棚相对湿度在85%-95%前提下,就可以获得较好的收成。

双孢菇:10℃以下难以出菇,管理重点是升温、保温,一旦低于8℃,就无出菇的可能了,可在棚内顶层加覆一层黑色塑料薄膜或遮阳网,天气晴好时,拉起草苫,使热量进入而挡住直射光;畦面覆土层含水量要比9~11月份低,保持30%以下的湿润状态就可以,尤其不要喷洒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