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抗旱栽培技术

发布日期:2017-05-19 21:08

马铃薯是现代人餐桌上的主要蔬菜,也是山区群众主要经济来源。发展马铃薯生产,对于解决山区人民的温饱,增加农村经济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马铃薯生产的抗旱工作,确保马铃薯不减产,对保障粮食安全及菜蓝子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现就马铃薯抗旱栽培提出如下措施:一、选用抗旱品种。目前生产上使用的品种如丽薯l号、丽薯2号、丽薯6号、丽薯7号、会-2、合作88等都且有一定的抗旱性。但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合作88退化较快,小薯块多,丰产性有所下降,建议优先选用丽薯6号、丽薯7号。

二、小整薯播种。选用生理状态良好的50克左右的健康整薯作种为宜,在播种前剔出病薯和烂薯,用多菌灵等杀菌剂拌种。若薯块过大必须切块时,宜在播前3-5天进行,每一切块保证有芽眼1-2个。在屋内阴凉条件下摊晾让切口充分愈合,避免播后水分损失,切块时对切刀严格消毒,以免病害相互之间传染。

三、平播后起垄。我市的马铃薯生产除冬马铃薯为行种外,大部分采用满天星塘种,种植密度较稀,一般在1300-1500塘左右,干旱条件下极易造成出茁不整齐和缺苗缺塘,建议推广行种垄作栽培,有利于增加每亩株数。要求按行距80厘米,株距20厘米,开沟种植,保征每亩种植4000株左右。为了减少水份的损失及有利于接受雨水,覆土时不起垄,保持稍凹或平沟。出苗后通过2次以上中耕培土形成25厘米的高垄,以利于排水利结薯。

四、因地制宜适当推迟播种期和深播。为了使播期和雨季间隔的时间尽量缩短,降低干旱的不利影响,因地制宜适当晚播,推迟播种期15-20天左右。播种时,可采用深播保苗,开沟或打塘较正常年份加深,覆土层厚度在10-15厘米为宜。播种时还可配合保水剂的使用,一般在施底肥时同时使川,每亩l-2公斤左右。

五、地膜覆盖栽培。在有经济条件及有夜湖土现象墒情较好的地区,或有水源,存种植时可浇沟浇塘的地区可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有利于保持上壤墒情,确保出苗,并可利用作物生长期间的降雨,供马铃薯牛长需求,还可起到降低水分蒸发,增加土壤温芏度和温度,减少水土流失等作。非常适合在干旱山区推广,生产后期结合中耕管理进行培土起垄,在利于田问通风,后期排水。

六、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市马铃薯生产的投入普遍不足,而且施肥也不注意氮磷钾的配合施用,多数偏施氮肥。而马铃薯是块茎作物,对钾的需求量很大。据内蒙古农科院试验,每产1000公斤块茎,需从土壤中吸收纯氮(N)1.5-6.0公斤、磷(p205)1.65-1.85公斤、钾(K20)8.0-10.0公斤,氮、磷、钾的比例为2.5:l:4.5,只仃满足其需要,才能正常生长才能获得好的产量。而偏施氮肥往往导致晚疫病的发生和危害。

七、加强中耕管理。马铃薯出苗后及时中耕松土,消灭田问杂草,创造适宜马铃薯生长的土壤环境,现蕾时,结合施肥等农艺措施要进行培土,一般要求伞生育期中耕培土2-3次,做到田间无杂草,沟畅,雨季无积水。

八、加强病虫害防治。干早严重时地下害虫如黄蚂蚁、蛴螬、地老虎等危害严重,会咬食种薯及幼苗,容易造成缺苗断垄,应在底肥巾加入敌百虫、辛硫磷等杀虫剂来防治地下害虫;早疫病宜用百菌清、多菌灵,异菌脲和嘧菌脂等药剂进行防治,间隔7-10天用药一次,交替用药;生长的中后期容易发生晚疫病,可选用杀毒矾、甲霜灵锰锌、克露、代森锰锌、银法利等农药(浓度为600-800倍液),于齐苗期进行第一次预防喷药,发病期初期进行第二次喷药,之后每隔7-10天进行一次,整个生育期喷药3-4次。

九、及时收获。自然成熟或割秧后,选择土壤温度低、天气晴朗时及时收获。用手扶拖拉机带犁收获,可采取隔垄操作,每垄犁两犁,第一犁翻除1/3的垄土,第二犁将整垄及薯块翻出,人工进行拣薯。采用这种方式收获,比全部进行人工收挖可提高功效3-4倍,而且挖烂的薯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