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生理性病害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发布日期:2018-05-31 08:56

在栽培食用菌的过程中,除了受病原物的侵染,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外,同时还会遇到某些不良环境因子的影响,造成生长发育的生理性障碍,产生各种异常现象,导致减产(或)品质下降,即所谓生理性病害,如菌丝徒长、畸形菇、硬开伞、死菇等。

一、菌丝徒长

(一)病害产生原因:

我市的蘑菇、平菇栽培中均有菌丝徒长的发生。在菇房(床)湿度过大和通风不良的条件下,菌丝在覆土表面或培养料面生长过旺,形成一层致密的不透水的菌被,推迟出菇或出菇稀少,造成减产。这种病害除了与上述环境条件有关外,还与菌种有关。在原种的扩繁过程中,气生菌丝挑取过多,常使母种和栽培种产生结块现象,出现菌丝徒长。

(二)防治措施

在栽培蘑菇的过程中,一旦出现菌丝徒长的现象,就应立即加强菇房通风,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减少细土表面湿度,并适当降低菇房温度,抵制菌丝徒长,促进出菇。若土面已出现菌被,可将菌膜划破,然后喷重水,大通风,仍可出菇。

二、畸形菇

(一)病害产生的原因

蘑菇、平菇袋料栽培过程中,常常出现形状不规则的子实体,或者形成未分化的组织块。常常出现由无数原基堆集成的花菜状子实体,菌柄不分化或极少分化,无菌盖。原基发生后的畸形菇,则是由异常分化的菌柄组成珊瑚状子实体,菌盖无或者极小。食用菌常出现菌柄肥大,盖小肉薄,或者无菌褶的高脚菇等畸形菇。

(二)防治措施

造成食用菌形成畸形成的原因很多,主要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供氧不足,应及时降低二氧化碳浓度;覆细土颗粒,其实出菇部位适中;加强光照;降低湿度偏;注意用药,以免引起药害。

三、薄皮早开伞

(一)病害产生的原因

在蘑菇出菇旺季,由于出菇过密,温度偏高(18℃以上),很容易产生薄皮早开伞现象,影响蘑菇质量。

(二)防治措施

在栽培中,菌丝不要调得过高,宜将出菇部位控制在细土缝和粗细土粒之间;防止出菇过密,适当降低菇房温度,可减少薄皮早开伞现象。

四、空根白心

(一)病害产生的原因

蘑菇旺产期如果温度偏高(18℃以上),菇房相对湿度太低,加上土面喷水偏少,土层较干,蘑菇菌柄容易产生白心。在切削过程中,或加工泡水阶段,有时白心部分收缩或脱落,形成菌柄中空的蘑菇,严重影响质量。

(二)防治措施

为了防止空根白心蘑菇的产生,可在夜间或早晚通风,适当降低温度,同时向菇房空间喷水,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喷水力求轻重结合,尽量使粗土细土都保持湿润。

五、硬开伞

(一)病害产生的原因

不温度低于18℃,且温差变化10℃左右时,蘑菇的幼嫩子实体往往出现提早开伞(硬开伞)现象。在突然降瘟,菇房空气湿度偏低的情况下,蘑菇硬开伞现象尤甚,严重影响蘑菇的产量和质量。

(二)防治措施

在低温来临之前,做好菇房保温工作,减少室内温差,同时增加菇房内空气相对温度,可防止或减少蘑菇硬开伞。

六、死菇

(一)病害产生的原因

在多种食用菌的栽培中,均有死菇现象发生。尤其是头两潮菇出菇期间,小菇往往大量死亡,严重影响前期产量。

(二)防治措施

1、出菇过密过挤,营养供应不足。

2、高温高湿,菇房或菇场通风不良,二氧化碳累积过量,致使小菇闷死。

3、出菇时喷水过多,且对菇体直接喷水,导致菇体水肿黄化,溃烂死亡。

4、用药过量,产生药害,伤害了小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