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玉米螟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赤眼蜂可有效防治玉米螟

发布日期:2018-06-15 23:47

本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适用于马铃薯主产区,按此实施,正常年份,公顷产量可达到30吨。

二、选区种及种薯处理

1、品种选择

在应用脱毒种薯的基础上,根据用途,选用适宜的优良品种。

食用新薯生产可选用克新4、克新12、克新13、东农303、早大白等品种;加工淀粉、粉条等,可选用克新12、尤金(88—5)、黄麻子等;加工薯条、薯片等可选用大西洋、夏波蒂等。种薯选用幼龄薯、壮龄薯,不可选用老龄薯、龟裂薯、畸形薯、病薯。

2、种薯处理

(1)催芽

播前40—45天出窖,放入室内近阳光处或室外背风向阳处平铺2—3层,温度保持15摄氏度—20摄氏度,夜间注意防寒,3—5天翻动一次,均匀见光。在催芽过程中淘汰病、烂薯。

(2)切栽子

机械播种可切大栽子,每块重35—45克;人工催种可切小栽子,每块重30—35克。每块栽子保持1—2个芽眼。切栽过程中,淘汰病、烂薯,切刀用5%的来苏儿消毒。

(3)拌种

玉米螟俗称钻心虫,是本市玉米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常年发生面积在300万亩次以上,若不进行及时防治,可造成产量损失15%以上。

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经多年实践证明,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具有防效好、省工省力、对人畜无毒害、对生态环境无污染、对天敌无杀伤、对产品无残毒等优点,是一项开展病虫绿色防控,保障玉米稳产增产的重要生物实用技术。

玉米螟在本市一年发生3代,坚持“压一控二防三”的原则,以释放赤眼蜂防治二代玉米螟为重点,同时做好四个相结合,即越冬防治与田间防治相结合;心叶期防治和穗期防治相结合;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防治玉米与防治其它寄主作物相结合。

常年一代玉米螟卵盛期在6月中旬,二代玉米螟在7月下旬至8月初,三代玉米螟在8月下旬,各区县具体放蜂时间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在本地要合理设置监测点,每3-5万亩设立一个,从5月1日至9月底进行系统监测,定时、定点、定株调查玉米螟的化蛹、羽化进度,结合气象条件进行预报,当上一代化蛹率达10%,向后推10天-12天,田间百株玉米累计卵量1块-2块时,即为第一次放蜂适期,向后推5天后即为第二次放蜂适期。

放蜂数量及方法

每亩放蜂1万-2万头,每次放蜂1万头。每亩设置1个释放点:从地边往里走12米为第一放蜂行,以后每隔25米为一放蜂行;每放蜂行的第一点距地头13米,以后每隔26米设一点。每亩设置2个释放点:距地边8米为第一放蜂行,之后每隔20米设一放蜂行,每放蜂行的第一放蜂点距地头8米,以后每隔20米为一放蜂点。每亩设置3个释放点:距地边7米为第一放蜂行,之后每隔16米设一放蜂行,每放蜂行的第一放蜂点距地头7米,以后每隔16米为一放蜂点。

在放蜂点,选一棵玉米植株中部叶片,用牙签将纸袋别在叶片背面的主叶脉上。

采购的赤眼蜂产品要严格执行《生物防治用赤眼蜂农业行业标准(NY/T1166-2006)》质量标准,抽检的赤眼蜂产品质量需达到二级以上指标。

注意事项

(一)准确掌握蜂卵发育进度。

(二)赤眼蜂产品不耐贮存,请不要与农药、化肥混放,防止阳光直射,避免雨水直接冲洗。

(三)放蜂时如遇小雨,可继续放蜂,如遇大雨,将蜂放在阴凉黑暗处平摊,雨后立即放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