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一增四改”及“晚收增产”技术

发布日期:2019-01-10 03:18

“一增四改”即合理增加玉米种植密度、改种耐密型品种、改套种为平播(直播)、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改人工种植为机械化作业。“一增四改”技术是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在调查分析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和国际玉米增产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近年玉米最新科研成果集成的综合玉米增产技术体系。全国实施两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增产增效情况:“一增四改”技术的全面应用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且可以促进我国玉米生产的现代化。通过改种耐密型品种,不仅可以使每亩的种植密度提高500~1000株,且可以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耐阴雨寡照能力和施肥响应能力,更适于简化栽培和机械作业。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每亩可以提高玉米产量50千克左右,并可提高肥料利用率。玉米套种限制了密度的增加,降低了群体的整齐度,限制了产量的进一步提高。改套种为直播有利于机械化作业,有利于提高种植密度,有利于控制粗缩病的危害,增产效果显著。机械化作业不仅可以减轻繁重的体力劳动,提高生产效率,且可提高播种、施肥、收获等田间作业质量。

技术要点:

(1)一增:合理增加玉米种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生产条件,因地制宜将现有耐密品种的种植密度增加500~1000株/亩,使其达到4000~4500株/亩。

(2)一改:改种耐密型高产品种。耐密型品种不完全等同于紧凑型品种,有些紧凑型品种并不耐密植。耐密植品种除了株型紧凑、叶片上冲外,还应具备小雄穗、坚茎秆、开叶距、低穗位和发达根系等形态特征。

(3)二改:改套种为平播(直播)。平播有利于机械化作业,减少粗缩病等病虫害的发生,可以大幅度提高密度、单位面积穗数和产量,结合平播,可适当延迟玉米收获的时间。

(4)三改: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玉米粗放施肥成本高,养分流失严重。配方施肥要按照玉米养分需要和目标产量,结合当地土壤养分含量,合理搭配肥料种类和比例,结合施肥机械的改进,逐步实现化肥深施和长效缓释专用肥的应用。

(5)四改:改人工种植、收获等农事活动为机械化作业。玉米种植方式要适应机械作业,同时各环节所购买机械的种植要求要符合统一标准,以利于播种、施肥、除草、收获等各

当前生产上种植的紧凑型玉米品种多有“假熟”现象,即玉米苞叶提早变白而籽粒尚未停止灌浆。一般在玉米授粉后40~45天,即乳线下移到1/2~3/4时农民往往就将玉米收获,此阶段收获比玉米完全达到生理成熟早8~10天,一般要减产8%左右,中晚熟品种的减产幅度则达到10%以上。根据多年试验,在不影响秋种的情况下,玉米尽量晚收可延长灌浆时间,从而稳定和增加粒重,提高玉米商品品质。一般中熟品种在授粉后40天到完熟前,每晚收一天,千粒重可增加两克左右。

玉米成熟的外部长相特征是苞叶变白松散,籽粒变硬,皮层光亮。玉米籽粒生理成熟的主要标志有两个:一是籽粒与穗轴相接的断面处出现黑色层,二是籽粒乳线消失。生育期在100天左右的品种,授粉26天前后,籽粒顶部淀粉沉积、失水,成为固体,中下部为乳液,两者之间形成较明显的乳线。随着淀粉沉积量增加,乳线逐渐向下推移。当籽粒含水量下降到40%左右时,粒重达最大值的90%左右,乳线上方坚硬,下方较硬有弹性,为玉米的蜡熟期。从外观看,多数品种果穗苞叶由绿变黄,但仍包得较紧。授粉后50天左右,果穗下部籽粒乳线消失,籽粒含水量30%左右,果穗苞叶变白并且包裹程度松散,此时粒重最大,玉米产量最高,是玉米的最佳收获时期。玉米收获后只要及时腾茬整地,均可做到适期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