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标准化栽培技术要点

发布日期:2019-03-05 00:20

蘑菇标准化栽培包括栽培菌株标准化、菇房及其设施标准化、培养料配方及其堆制发酵工艺标准化、栽培管理及采摘技术标准化、卫生安全标准化。这种栽培模式适合于我国目前经济条件下发展蘑菇现代化生产。现将其标准化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栽培季节与品种选择

根据我县气象资料,蘑菇栽培季节为当年10月中下旬至次年4月,一般安排在秋季栽培,出菇气温为14-16℃,生产种生产相应提前30-40天,品种选择AS2796。

二、场地选择与菇房设计

选择交通方便、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卫生、排水良好、环境卫生的场所搭建菇房。菇房座北朝南,每座菇房栽培面积230m2,要求菇房排列和堆料场地布局合理。菇房要求保湿、保温性能好、空气流通,无直射阳光,电灯照明度均匀,内部整洁。

每座菇房长11米、宽7米、高3.6-4米。内设四排栽培床架,两侧操作的床架宽度1.5米,单侧操作的床架宽度0.9米,通道宽度0.7-0.8米,中间通道宽度1.0米。菇床5层,底层离地面0.2米,层间距离0.6米,顶层离房顶1米以上。床架之间每条通道两端各开上、中、下纱窗,窗的大小为0.3米×0.4米,每条通道中间的屋顶设置拔风筒3-4个,筒高0.5米左右,内径0.3米。

菇房和栽培床架用毛竹搭建,外披塑料薄膜,再覆盖草帘。每座菇房估计用料:毛竹1000-1200公斤,尾竹2000公斤,草帘200公斤,5-6丝厚度的塑料薄膜25公斤,铁钉和铁丝8公斤,木板条、砖块和石块若干。

三、培养料堆制

(一)培养料配方

培养料配方要求,碳氮比:C/N=28-30∶1,含氮量:1.4-1.6%,投料量:30-35公斤/㎡。

1、推荐配方之一(以栽培面积230㎡计算)

干稻草4600公斤过磷酸钙70公斤干牛粪3000公斤

石膏粉115公斤饼粉180公斤碳酸钙90公斤

尿素70公斤碳酸氢铵70公斤石灰粉115公斤

2、推荐配方之二(以栽培面积230㎡计算)

干稻草4400公斤过磷酸钙60公斤干牛粪2000公斤

石膏粉100公斤菜籽粉200公斤碳酸钙80公斤

尿素60公斤碳酸氢铵60公斤石灰粉120公斤

(二)培养料堆制1、前发酵。发酵程序如下表:

堆制程序

时间间隔

添料程序

预堆

建堆

一翻

二翻

三翻

进房

1-2天

3-4天

2-3天

2-3天

1-2天

稻草、石灰粉、牛粪、饼粉

尿素

过磷酸钙、碳铵

石膏粉

碳酸钙、石灰粉

具体操作要点如下:

(1)预堆。稻草、牛粪应是新鲜、无霉变,一切配料严格过秤;稻草切短,在1%石灰水中浸泡,充分预湿,捞起随堆随踩成长方形;牛粪碾碎过筛,均匀混入饼粉,加水预湿堆成长方形,含水量掌握在手抓成团、放地松散即可。

(2)建堆。打扫场地,按照料堆大小,在堆料场用石灰画出宽1.8米、总长22米左右的堆基(以栽培面积230㎡计),周围挖沟,使场地不积水,底层铺30厘米厚的稻草,然后交替铺上牛粪(3-5厘米)和稻草,每层高度15-20厘米左右,层数10-12层,一直堆到料堆高达1.5米以上。铺放稻草时,要求疏松、抖松,又要扎边切墙,料堆边应基本垂直,铺盖粪肥要求边上多,里面少,下层少,上层多。从第三层起开始均匀加水和尿素,并逐层增加,特别是顶层应保持牛粪厚层覆盖,顶部堆成龟背形,增加上层压力,水分掌握在堆好后有少量水流出为准。

(3)翻堆。翻堆的目的是通过每次对粪草的翻动,改变料堆各部位的发酵条件,调节水分,散发废气,增加新鲜空气,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升高堆温,加深发酵,使培养料得到良好的转化和分解。因此,翻堆时应上、下、里、外、生料和熟料相对调位,把稻草抖松,干湿拌合均匀,各种辅助材料按程序均匀加入。

①第一次翻堆。一般堆料后的第一天料温开始上升,第2~3天料温可达70~75℃,至第3~4天即可进行第一次翻堆。这次翻堆改变堆形,堆基长度缩短1.5米左右,堆宽1.7米,堆高不变,料堆中间每隔1米设排气孔,翻堆时仍要浇足水分,并分层加人所需的铵肥和过磷酸钙,水分应掌握翻堆后料堆四周有少量粪水流出为准。②第二次翻堆。第一次翻堆后1~2天,堆温可达75~80℃,3天后再进行第二次翻堆。翻堆时料堆宽度缩至1.6米,高度不变,长度缩短,并在料堆中设排气孔。在翻堆时,应尽量抖松粪草,分层加人石膏,撒在粪草上,有利于均匀发酵。这次翻堆原则上不浇水,较干的地方补浇少量水,须防止浇水过多造成培养料酸臭腐烂现象。

③第三次翻堆。第二次翻堆后2~3天,即可进行第三次翻堆。这次翻堆堆宽1.6米,高度不变,缩短长度,料堆中间设排气孔,改善通气状况,应使粪草均匀棍翻,将石灰粉和碳酸钙混合均匀后分层撒在粪草上。整个堆制过程,料堆水分应掌握前湿、中干、后调整的原则。

(4)进房时料的标准。颜色呈咖啡色,生熟度适中,有韧性而又不易拉断,料疏松,含水量为65~68%,PH值在7.5~8.5。若料偏干应用1%石灰水调至适宜含水量,一般手握紧料有5-7滴水由指缝渗出即可。

2.后发酵

(1)菇房消毒。每230㎡栽培面积的菇房用甲醛4公斤,敌敌畏1公斤熏蒸,密闭24小时,然后打开门窗通风排除毒气即可进料。

(2)进料。把经前发酵的培养料迅速搬进菇房,堆放于中间三层床架上,厚度自上而下递增(分别为30、33、36厘米),堆放时要求料疏松,厚薄均匀。

(3)后发酵。培养料进房后,关闭门窗,让其自然升温,视料温上升情况启闭门窗,调节通风量,促其自然升温到48~52℃,保持温度发酵1~2天。当温度开始下降时,通入蒸汽进行巴氏消毒。每座菇房可采用四个汽油桶改装成的蒸汽发生炉灶供汽(炉灶必须离菇房2米,以防火灾),使菇房温度达60℃保持6~10小时(一般情况下,当天上午6时点火,中午11点左右可达60~62℃,保持到晚上即可达到要求。测温时均测料中心温度,中心温度达62℃,周围温度一般为60℃)。随后通风降温至48~52℃,维持3~5天(视料的腐熟程度而定),每天通风3~2次,每次数分钟。如培养料仍有氨味,须继续保温培养至氨味消失。测温时,人不得进入菇房,可用一竹竿温度计(竹竿长2米,直径2.5厘米,在前端一节挖槽,装入温度计,捆紧即可)由室外插人至料中心测温。

(4)优质培养料的标准。培养料色泽为棕褐色,腐熟均匀,富有弹性,草杆轻拉即断,含水量65%左右,PH值7.5~7.8,无臭味、异味,具有浓厚的特殊香味,料内及床架上长满棉絮状的嗜热性微生物菌落。

四、栽培管理技术1、播种。二次发酵结束后,打开门窗通风,待培养料温度降至30℃左右时,把培养料均摊于各层,上下翻透抖松。若培养料偏干,可适当喷洒冷开水调制的石灰水,并再翻料一次,使之干湿均匀;如料偏湿,可将料抖松并加大通风,降低料的含水量。然后整平料面,料层厚度掌握在20厘米左右。当料温稳定在28℃左右,同时外界气温在30℃以下时,即可播种。每平方米栽培面积使用一瓶麦粒菌种,撒播并部分轻翻入料面内,整平料面,并略压实,关闭门窗,保温保湿,促进菌种萌发。

2、发菌。播种后2一3天内,适当关闭门窗,保持高湿为主,促进菌种萌发,若培养室温度超过28℃时应适当通风降温。3天后,当菌种已萌发,且菌丝发白并向料中生长时,适当增加通风量。播种后7一10天菌丝基本封面后,逐渐加大通风量,促使菌丝整齐往下生长,菇房相对湿度控制在80%左右。一般播种后l8一20天菌丝可发菌到料底。

3、覆土。选择未施用过蘑菇废料的田地,取耕作层以下的土壤,将土打碎、过筛,取直径在1~1.5厘米的土粒。每座菇房(栽培面积为230㎡)需准备10立方米的土粒,约9000公斤,用石灰100-150公斤与土粒混合均匀,测定PH值,拌石灰后的土壤的PH值应为7.5左右。土粒在使用前用5%甲醛溶液80公斤均匀喷洒,并覆盖塑料薄膜24小时。将处理过的土粒调水,控制含水量在75%(手握成团,掉地即散)。播种后15~20天,菌丝基本长满后即可覆土。覆土时,约2/3的粗土粒放下层,细土粒放上层。若细土粒太细,可加适量谷壳拌匀使用。粗细土层总厚度以3一4厘米为宜。覆土后3天内,每座菇房用400克的蘑菇高效杀菌剂加水160公斤,均匀喷洒在覆土层上。覆土后采取轻喷勤喷的办法逐步调至所需的含水量,菇房的相对湿度控制在90%左右,三天后适当加大通风量,有利于菌丝爬土。

4、出菇管理。覆土12天后,待土缝中刚见到菌丝时,及时喷结菇水,促进菌丝扭结。喷水量为平时的2~3倍,以土层吸足水分不漏料为准。在喷结菇水的同时,通风量必须比平时大3~4倍。气温高于22℃时,应适当减少喷水量,增加通风量,并推迟喷结菇水。当土缝中出现黄豆大小的菇蕾后,及时喷出菇水,促进子实体形成。蘑菇生长发育期间,保持室内相对湿度90~95%,喷水量根据菇量和气候具体掌握。床面喷水,应当以间歇喷水为主,以轻喷勤喷为辅,菇多多喷,菇少少喷,晴天多喷,阴雨天少喷,忌喷关门水,忌在室内高温时和采菇前喷水。每潮菇前期通风量适当加大,但需保持菇房相对湿度90%左右,后期菇少,适当减少通风量。气温高于20℃,应在早晚或夜间通风喷水,气温低于15℃应在中午通风喷水。整个栽培管理过程,正确处理喷水、通风、保湿三者关系,即要多出菇、出好菇,又要保好菌丝,促进菌丝前期旺盛,中期有劲,后期不早衰,那就丰产稳产在望。

五、采收

蘑菇子实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在菌盖未开,菌膜未破裂时及时采收。采收时做到先熟先收,后熟后收,轻采轻放,以防菇体碰伤。采下的蘑菇,要随即用锋利的小刀削去菇炳下端带有泥土的部分,采收后应及时销售或加工。

六、转潮管理

采菇后要及时平整床面,清除菇根、死菇和碎片。同时,用调好水分和酸碱度的细土粒补入穴中,保持床面清洁。稍减少喷水量2-4天(潮次越长,相应拉长),养菌。然后逐渐加大喷水量,使下潮菇得到适宜水分后尽快转潮。一般每平方米喷水量为2000-2500毫升,2天内,分4-5次喷下,随后喷维持水直至下一潮米粒菇重新形成,再喷出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