莼菜的特征和特性

发布日期:2021-01-23 10:19

莼菜,古名茆,别名尊菜、马蹄草、水荷叶、湖菜等。属睡莲科莼菜属多年生宿根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我国和日本。我国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四州和云南等省,主要产区为杭州西湖、江苏太湖,以西湖莼菜名闻中外。以嫩茎初生卷叶供食,食用部分生长水中,有透明胶质,营养丰富,并含有较多的铁质和维生索B12。用以煮汤、烧豆腐、虾仁拌莼菜等,鲜美柔滑,别具风味,自古以来就作为珍贵蔬菜,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一、特征和特性

根着生于地下茎上和叶柄茎节基部的两侧,根较细为须根,根初生为白色,后变为蓝紫色,最后变黑色,分布浅,多在表土层10—15厘米范围内。茎椭圆形,有发达的通气组织,分地下匍匐茎和水中茎两种。地下茎白色,匍匐水底泥中,水中茎分枝很多而细长,随水位上涨不断伸长,长达1米,嫩梢部有透明胶状物包裹着食用部分。秋后水中茎顶端形成粗壮、节间较短、绿或淡红色的休眠芽,在环境适宜时休眠芽萌发长出新根和新叶,成为新的植株,故休眠芽可作繁殖材料。水中茎的基部匍匐地面,茎节着泥生根,生于节之两侧,根丛生,黑色,细如发,长15厘米。茎上部各节生于水中,节间长8—13厘米,茎粗0.2—0.35厘米,每节生1—2片叶,初生叶卷曲,成长叶开展,呈盾圆形,全缘,叶柄长25—40厘米,粗0.12厘米,大都飘浮水面,叶长8—15厘米,宽5—9厘米,绿色,叶面光滑,叶背绛红色或仅叶缘叶脉处为绛红色,茎和叶背均有透明的胶质,尤以嫩梢及幼叶上最多。叶腋中抽生花梗,长10—16厘米,顶生小花,紫红色或绿色,早晨开放,下午闭合。萼片、花瓣各3片,雄蕊12—18枚,雌蕊6—18枚,拄头扁平,花柱长而粗。果实革质,有宿萼,在水中成熟,内含种子1—2粒,种子卵圆形,淡黄色。

莼菜是性喜温暖的水生植物。每年4月上中旬气温达14—15℃时,地下茎开始萌芽,生长随气温升高而加快。4月下旬到5月上旬,抽生粗壮的新梢适温为20℃左右。5月上旬到6月上旬,气温达24℃左右萌芽力最旺盛,这期间产量最高,品质也最好。6月上旬自叶腋中抽生花梗。7月底到8月初,开花结实。8月下旬以后,萌芽力随温度降低,而逐渐减弱。9月下旬以后,植株衰老,叶小有苦味,一般就不再采叶了。霜降以后,水面叶片慢慢枯烂,以地下茎及留存水中茎进入休眠越冬阶段。

莼菜生长的环境,要求河、塘、湖之底面平坦、富含有机质、土层深厚、pH5.5-6.5的淤泥土为好。通常保持70一100厘米的水层较适宜。若水深则茎肥而叶少,反之水浅茎瘦而叶多。水质以流动澄清的湖水最佳。水位应稳定,不可猛涨猛落,流速应缓慢不可湍急。因莼菜嫩叶易吸附污水泥浆而降低品质,所以水质不可混浊。要求光照充足,在莼菜塘内不可有其他水生植物遮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