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衣剂是一种用于种子包衣的、具有成膜特性的物质,通常的种衣剂是由农药成膜剂、分散剂及其他助剂制成的,可直接或经稀释后包覆于种子表面,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通透性的保护膜的制剂,它和用于浸种、拌种的农药乳油、粉剂、可湿性粉剂等不同,种衣剂是包覆在种子表面能立即固化成膜(为种衣),种衣在土壤中遇水吸涨透气而几乎不被溶解,从而使种子能正常发芽,使其中的药肥等物质缓慢释放,具有防治地下害虫、防治种子带菌和苗期病害,促进种苗健康生长、改进作物品质、提高种子发芽率、减少种子和农药使用量及环境污染等诸多作用。
杀虫剂、杀菌剂均是种衣剂的活性成分,也是主要的有效成分,选用各种活性成分总的原则为:①各种农药必须是原药,且对所包种子无药害,不影响种子的活性;②在土壤中稳定,适合于土壤处理或拌种,其有效期适宜;③原药应具有较好的内吸性,同时兼具触杀作用;④遇光不分解,在水中或弱酸、弱碱中降解速度慢;⑤各种药剂之间不产生化学反应。
1杀菌剂的选择
初期应用于农作物种子上的种衣剂所用的杀菌剂主要是多菌灵、福美双、苯菌灵、莠锈灵等,近期主要使用三唑醇、烯唑醇、戊唑醇、唑等,但这几种杀菌剂并非立枯病的杀菌剂,树木苗木的主要病害—立枯病主要是由丝核菌、镰刀菌、腐霉菌引致的,因此,所选的杀菌剂必须对上述几种主要病原菌有的杀菌剂,选择下面几种有的杀菌剂进行试验:
敌克松:温度超过200℃时分解,25℃时水溶度为20-30g·L-1,可溶于甲醇和二甲替甲酰胺,不溶于苯和乙醚,对光敏感,可加亚硫酸钠使其稳定,遇碱分解。对腐霉属、丝囊霉属、疫霉属引起的苗木立枯病有,但对丝核属和镰刀属真菌无效。
五氯硝基苯:溶于水的质量分数约0.4×10-6,25℃时溶于乙醇约2%,可溶于苯、氯仿、丙酮、二硫化碳等,对热和酸稳定,遇碱水解。对丝核菌属、核盘属、小核菌属、根肿菌属、葡萄孢属等有效,尤其对丝核属有,但对镰刀菌属和腐霉属真菌无效。
恶霉灵(土菌消):25℃时溶于水85g·L-1,易溶于有机溶剂,对酸或碱稳定。恶霉灵具有强大的抑制孢子萌发作用,可防治丝囊菌、伏革菌、镰刀菌、腐霉菌等引起的病害,但对丝核菌无效。
从上述可看出,以上几种防治立枯病的化学杀菌剂都并非对引致立枯病的几种主要病原菌有效,因此,应用对引致苗木立枯病各种病原菌均有效的杀菌剂组合,若用敌克松和五氯硝基苯的组合,则对镰刀属菌无效,若用敌克松和恶霉灵的组合,则对丝核菌无效,因此,只能用五氯硝基苯和恶霉灵的组合,但又因必须结合种衣剂pH值等进行综合考虑,而恶霉灵原药呈强酸性(7%左右的水溶液的pH值为3左右),因此,在含有除草剂森草净的配方中,不能用恶霉灵,只能使用五氯硝基苯作为这个配方的主要杀菌剂。但在其他种衣剂各组分在酸性溶液中稳定的配方中尚可使用恶霉灵。
2杀虫剂的选择
在活性成分选择原则的基础上,杀虫剂具体选择原则为:高效低毒,有较好的水溶性,见光不易分解,在土壤中的残效期40d以上,对主要地下害虫如蝼蛄、金龟子、地老虎、金针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国际上开始研制种衣剂初期,种衣剂使用的杀虫剂主要为克百威、甲拌磷等高毒农药,到20世纪90年代,开始使用噻虫嗪、氟虫晴、七氟菊酯、丙硫克百威、丁硫克百威、吡虫啉等。
上述几种杀虫剂中,辛硫磷遇光分解,丙硫克百威和丁硫克百威的原药为黏稠液体,难溶于水,需添加适宜的助剂,生产工艺相对繁琐,因此,这几种杀虫剂均没有选用试验。
由于预制的种衣剂为水悬剂(水乳剂)或粉剂,应选择水溶性的杀虫剂作为试验对象,目前,只有克百威、吡虫啉较适合上述条件。这2种杀虫剂的主要特性如下:
克百威:氨基甲酸酯类广谱杀虫剂,可溶于水和多种有机溶剂,难溶于二甲苯等,LD50为8-14mg·kg-1,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土壤中残效期约40天,不能与碱性药肥混用。
吡虫啉:电广型硝基亚甲基中等毒性杀虫剂,能溶于水,LD50为450mg·kg-1,具有优良的内吸性,对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等的害虫均有效,由于其优良的内吸性,特别适用于土壤和种子处理,残效期40d以上。
克百威是以前广泛应用于各种种衣剂中的高效杀虫剂,但因其高毒,现已逐渐被淘汰。因此,选用高效低毒,毒力仅相当于克百威1/40左右的吡虫啉作为种衣剂中的杀虫剂,是十分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