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事故是指农业机械在道路、田间、场地行驶或作业中,因违章操作发生碰撞、碾压、翻车、落水等过失,造成人、畜伤亡或机具损坏和财物损失的,统称为农机事故,不包括农机维修(包括排除故障)中出现的事故。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机维修量的增大,维修中发生的各类事故也有增无减,要占全年事故总数的30%~40%。造成农机维修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调试、修理或排除故障不切断电源动力这类事故占维修事故总数的25%,未切断动力而进行维修作业,实际上是一种严重违反农机操作规程的行为,出事故也是必然的。虽然农机监理部门反复强调,但是不少机手仍我行我素,导致此类事故不断出现。比如有的机手在收割作业中,因碰到割刀缠绕杂草、输送或脱粒等部件堵塞、皮带脱落等小故障时,为了抢时间,在未切断动力的情况下,直接用手去排除故障或安装,常常造成机手打伤手或手指被切断。
二、维修前准备工作不充分机车在维修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如将拖拉机身或农具支垫牢固,用硬物掩好轮胎等。这些准备工作看起来是小事,但决不能忽视。如2003年“双夏”期间一机手在田间旋耕作业间歇更换弯刀,将旋耕机升起后,只找了几块土砖垫了一下,而且田间地面不平,机手在用力拆弯刀螺丝时,旋耕机突然掉下,将其机手脚压伤。
三、维修技术不熟练机修工由于维修技术不熟练,未弄清机械部件结构,不懂拆装窍门,盲目硬拆硬装,凭力气蛮干,其后果一是会损坏零部件,二是一旦扳手等工具由于用力过猛滑脱,常会造成修理工受伤。如某一修理工在安装一台拖拉机电机时,由于拧螺丝时用力过猛,螺丝拧断,造成人从发动机上掉下,脸部被摔坏出血。
四、维修不彻底,关键安全部件敷衍了事现在农村的拖拉机都是私人所有,不少机手贪图眼前利益,认为修理时能省则省,平时不注意检查、保养。而到农忙时一旦出现故障,维修时只求快,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造成维修事故多发。如某村机手维修好拖拉机液压泵后试车,因蓄电池无电(未去修理过问),牵引启动后就不敢熄灭。当他在车后安装万向节定位销时,突然输出轴转动,万向节也随之旋转,将该机手肋骨打断。为什么输出轴会突然旋转?原来该车动力输出轴操纵手柄的定位槽早已磨损,机手因怕麻烦,没有及时去修复,平时用绳子将手柄与座椅扎住。而这次修车后忘记扎牢,结果拖拉机在怠速振动时,输出轴手柄自动跳挡,导致事故的发生。
五、修理工没驾驶经验拖拉机经修理后,通常需要驾驶一下,有的车要试一下刹车等部件是否调整到位。有的车由于更换了活塞、缸套,需要牵引磨合。有的修理工修理技术还可以,但驾驶技术不一定行。如一台上海-50型拖拉机牵引磨合时,开车的修理工无证驾驶,制动不及时,致使后车撞前车,造成拖拉机前桥、水箱等严重损坏事故。
六、维修设备不完好完好的修理设备是维修质量的重要保证。有的乡村维修网点,没有起码的维修设备,照样进行大修业务,形成修理事故隐患。如2002年12月,某乡农机站修理一台农用运输车,用小千斤顶和麻绳将485柴油机抬上驾驶室,还未等固定,千斤顶滑脱,整个发动机向后倒去,麻绳根本拉不住,正砸在后面一修理工的手上,手指被砸断。深刻教训告诉我们,条件不具备不应接受大修理的业务。
七、修理工配合不默契拖拉机许多维修保养业务需要两个以上的修理工同时操作才能完成。维修中如果配合不默契,不仅会造成维修工作的重复或遗漏,也容易酿成事故。如某乡修理一台495A柴油机,修理工甲正在转动飞轮,寻找活塞压缩上止点。而修理工乙却在装喷油器,刚要紧固喷油器螺母时,由于飞轮转动,正赶上活塞压缩行程,巨大的压力将喷油器冲出,正打在修理工乙的右眼,鲜血直流,险些失明。
八、不注意防火农机修理场所一般需要用柴油或汽油清洗零件,所以修理场地要严禁烟火。在进行电气焊接时,要注意附近是否有油箱。修理车间应备好防火用具,以防不测。如某个农机修理车间在机库修理发动机时,因天冷,用明火烤热清洗用的柴油,结果火苗燃着柴油,幸亏扑救及时未酿成灾祸。从以上农机修理事故原因分析可以看出,这类农机修理事故同一般传统意义上的农机事故相比较,有其自身特点:
(1)大都是人身伤亡事故;
(2)受害者大都是机手驾驶员本人或修理工;
(3)大都发生在排除拖拉机、收割机故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