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修理技术有待提高

发布日期:2018-07-28 11:43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4年底,陕西省共有农机维修点11237个,农机修理工68155人,分别是1994年的186.9%和125.8%;全省2004年共修理各种农机具364.6万台(件),比10年前增长2.34倍,实现农机修理产值2751.3万元,10年内翻了三番。目前,一个多种经济类型,多种经营形式、多种维修技术等级共同发展,遍布城镇乡村的农机维修网络已基本形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84年以来,通过宣传贯彻《全国农村机械维修点管理办法》和《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一系列行政规章和地方法规,农机维修行业管理逐步迈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有力地促进了农机维修业的健康发展。

四大特点

关于目前农机维修业发展的特点,笔者根据多年在基层从事维修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了如下四条。

一是个体修理点多。进入90年代,个体修理点发展很快,平均增长率达到7.8%,个体修理网点占整个修理网点总数的90%以上。

二是小规模修理点多。在全省11237个修理点中,小规模修理点占75.9%,这些修理点一般只有一丙个修理人员和简单修理工具。

三是低技术等级修理点多。随着农村中农机拥有量结构趋向小型化,个体、小规模修理点比例的不断增大,三级及其以下的低技术等级修理点越来越多,其比例高达95%。

四是修理工异地从业者多。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民外出打工的有增无减。为了便于在外谋职,不少青年农民外出前在当地主动申请接受培训考试,在取得修理工技术合格证书后,再持证外出打工,特别是近几年,该特点尤为突出。

三大问题

当然,维修行业也存在一些新的问题。一是农机维修网点整体技术素质下降。在现有维修点中,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改造、资金或基于机会成本的考虑,很多维修点没有专门的维修设备,或设备陈旧简陋不能达标,有的没有必要的修理场地,有的甚至就在路边屋前摆摊设点,有的缺乏修理技术人员。

二是修理质量不高。由于修理点技术条件差,特别是那些无任何证照的被人们称为“维修黑店”的存在,使修理质量无根本保障,因修理质量引起的纠纷屡屡发生。

三是维修行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修理点明量大而广,管理力量不足,不少地方存在管理上的“死角”;管理手段缺乏,制约着维修行业管理向纵深发展;部门间管理职权界定不明确,交叉管理现象严重,部门扯皮时有发生;持证异地从业的维修人员不断增多,给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也带来不少困难。

三条建议

为解决目前维修业存在的问题,笔者有几条建议。一要加快农机维修行业管理法规建设的步伐,变单纯依靠行政手段为依靠法制和行政两种手段相结合。应该说,《规定》的出台是大势所趋,而且必将起到强有力规范作用。

二要加强农机维修技术监督工作,变注重维修网点量的增加为质的提高。可以通过严格审验网点、搞好农机维修技术培训及其管理工作、利用多种媒体宣传农机维修和保养知识等措施和手段,提高维修行业质量。另外,应加强农机维修配件质量的监督管理。由于维修方式已转变为以换汤不换件修理为主,因此,修理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维修配件质量的优劣。要开展经常性的零配件抽检工作,并尽快制度化、规范化。还须搞好农机维修质量监督队伍建设。从农机维修行业的管理部门挑选各方面素质都比较好看管理人员,通过培训考试,将合格者聘为维修质量监督员,负责其所在地区的维修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

三要强化农机维修行业管理的咨询、服务职能,改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联系。维修点和维修工作在经营活动中需要咨询、服务的内容很多,包括有关政策法规、疑难故障修理技术、新技术和新工艺运用、改善修理点内部管理及其组织维修点间技术经验交流等,各级维修行业管理部门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对重要农业机械修理,应组织制订全国统一的行业技术标准和维修结算定额,使维修网点在从事经营活动中,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可执行,对修理项目所需工时、材料和机械费用等有较为权威的结算依据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