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种农业节水技术

发布日期:2018-08-31 02:50

一、渠道防渗技术。采用渠道防渗技术后,可使渠系水的利用系数由0.4至0.5提高到0.75至0.85。同时,该方法还有利于农业生产抢季节、节省土地等优点。

二、管道输水技术。管道输水具有节水、输水迅速、省地、增产和有利于抢季节等特点,与土渠比较,利用管道输水的利用系数可提高到0.95,节电20%-30%,省地2%-5%,增产幅度10%左右。

三、畦灌、沟灌技术。将耕地经平整后,利用畦埂将田块划分成小块进行灌溉;或者在平整的地面上以一定距离开沟,进行沟灌。该方法在节水的同时,也提高了灌溉效率。

四、喷灌技术。喷灌可使水的利用率达到80%,取消田埂及农毛渠,一般可节省土地10%-20%,作物增长幅度达20%-30%。此外,不需平整耕地、修建田间农毛渠和打埂,不仅省工省力,还有利于农业机械化。

五、微灌技术。微灌技术将水和肥料直接施于作物根部,比喷灌更省水、省肥。当前主要形式有微喷灌、滴灌、膜下滴灌和渗灌等,其中膜下滴灌结合了地膜覆盖和滴灌的优点,节水效果最佳。

六、水稻控制灌溉技术。该技术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进行灌溉,改变以往大水漫灌、串灌的方式,采取薄、浅、湿、洒的方式进行灌溉。该方法节水效果显著。

七、集雨节灌技术。该技术在干旱缺水地区推广,通过集雨节灌工程,使这些地区也能发展二高一优农业,有效节约水资源。

八、坐水种技术。在一些干旱缺水的地区,采用机械或用水箱、水袋拉水在播种时进行点灌,俗称坐水种。该方法投资少、简单易行。

九、抗旱保水技术。通过使用国产抗旱剂和地膜、秸秆覆盖等农艺措施,增加土壤对天然降雨的蓄集能力和保墒能力,减少作物蒸腾,提高抗旱能力。每年推广施用抗旱剂近6.7万,平均增产10%-20%。

十、管理节水技术。通过提高灌溉管理水平,采用科学的灌溉方式,如根据农作物需水量和对土壤墒情的监测,进行适时适量的科学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