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是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领域备受关注的新学科,集成物理、工程及生物技术,通过声、光、电、磁、热、核等特定物理方式处理农作物和改善畜禽水产养殖环境。该技术可有效减少农药与化肥使用,具有环保、资源节约和提高农产品产量的特点。
近年来,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从理论探索逐步走向推广应用,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包括种子处理技术、电子杀虫技术、空间电场防病促生技术、声波助长技术等。种子磁化技术在辽宁、天津等地推广,磁化种子在外加磁场作用下提高酶的功能和活力,促使植物发芽快,提早出苗,作物平均增幅约10%。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在吉林、黑龙江、湖北等地推广。
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应用范围逐步扩展至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等领域,受到农民广泛认可。2009年,黑龙江省设立300个试验示范点,投放等离子体种子处理设备300台,推广面积20万公顷,主要用于玉米、大豆、水稻、蔬菜及瓜果等种子处理,增产效果显著。电子杀虫技术在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推广应用。空间电场防病促生技术在辽宁、浙江、江苏等十几个省份推广,主要应用于大型养殖场、温室及小规模食用菌场等。声波助长技术在天津、山西、北京、山东、大连等地示范推广,产量增加10%以上。土壤连作障碍电处理技术可使温室作物产量提高20%以上,每个温室每年增收2000元以上。
当前推广应用存在问题:一是基础理论薄弱,如植物声波助长技术缺乏严格理论论证,畜牧、水产领域技术研究较少。二是装备研发不足,大部分企业规模小、科研能力弱、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工艺落后。三是技术推广不平衡,部分技术仍处于试验示范阶段。四是认识程度不够,技术装备在产品鉴定、推广销售等环节受到制约。
促进现代物理农业发展需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促进产、学、研、推协作,提升技术装备开发生产水平。二是加大示范推广力度,设立全国性示范工程,建立科技示范基地。三是建立装备应用扶持机制,将现代物理农业装备纳入国家和地方购机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加快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