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播要想保好墒,秋季起垄是良方

发布日期:2018-09-18 06:14

我省“十年九春旱”是困扰农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然而,除不可抗拒的气候因素影响外,人为春耙起垄造成的土壤失墒也不容忽视。应该认识到,作为我省中西部主要农作物品种的玉米,其植株高大,茎叶繁茂,是田间耗水量最多的农作物之一。一般来讲,公顷产量7500公斤时,至少耗水量350毫米,10000公斤产量则耗水400毫米以上。我省西部一些县年降雨量只有400~500毫米,且春季多为干旱,中部地区生育期降水量虽可满足7500~9000公斤产量的需求,但在春季少雨缺墒十分普遍,因此,提高玉米单产,必须从每个人为作业环节做起。

改变耕作习惯,实施秋季整地起垄是抗御春旱,解决春季动土失墒的有效办法。

秋季整地起垄,春季少动土,可显著提高土壤持水量,减少失墒,对于无灌溉条件的地方尤为重要。

对于机平播地块,要进行秋翻秋耙,达到翌年播种状态,取消春耙做法。试验表明,土壤含水率在18~23%时就可以保证出全苗,而15个水就不能出全苗。实现秋翻秋耙可以比春耙土壤0~20厘米耕层间水分多3~4个百分点。

对于垄上播种地块,实施秋打垄要比春打垄提高含水率5~6个百分点,这个数字是十分大的。

对于动力不足和时间不够的地块,来不及秋耙或秋起垄作业的,要采取春季耙茬播种或原垄机播种,这种做法也比春耙、春打垄水分多2~4个百分点。

减少土壤失墒除采用秋季整地方法之外,科学的播种方法也是一项重要的抗旱措施。科学的播种方法应以“少”而“快”为原则,即少动土,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五项作业要连续完成,以减少水分散失。试验表,动土少、作业程序连续的,在秋整地基础上实施机械播种重镇压的地块,都能保全苗,播后10天土壤丢失水分仅有1~2个百分点,而在原垄用马犁杖?、扣种的,保苗率仅有55~70%,水分丢失7~9个百分点。

适宜的播种深度是保证全苗、壮苗的重要措施,也是充分利用土壤墒情的重要环节。玉米正常播深以镇压后土层厚3厘米左右为宜,过浅易“落干”,过深延迟出苗期,幼苗瘦弱。试验表明,当播深从4厘米增至6厘米时,日平均地温下降1.3℃,晚出苗4天,干物质减少27%。由此可见,只有采用机械化作业,才能真正实现播深一致,深浅适宜,镇压合理,再配合深松,秸秆粉碎还田等技术的运用,最大限度地蓄水保墒,提高抗旱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