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经过多年建设,目前广东省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省、市、县各级农业信息平台建设初具规模,形成多系统、宽领域的农业信息网站群,农业信息服务网络逐步向基层延伸。广东省涉农网站数量超过1500个,农业信息网覆盖了21个地市,并开通了广东农产品交易网、广东乡村网、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网等服务平台。“12316三农热线”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在18个地市开通应用,已受理咨询服务累计超过19万次。
近年来广东省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全面快速发展的需求、特别是与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农业信息化面临机遇与挑战,在当前农产品数量和质量安全保障压力增大、农业生态环境亟待改善的条件下,凸显了农业信息化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一是农业信息化发展滞后于产业发展。目前广东农业正向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升级转型,但农业信息化总体发展滞后于产业发展,对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支撑不足,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上的推广应用不多,农业信息数据共享缺乏机制、政策和标准,对农业生产经营电子政务管理等缺乏共享对接的统一支撑和数据平台,导致农业信息服务出现信息重叠、信息滞后、信息差异、难以共享等问题,影响农业信息化推广和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是农业信息化投入严重不足。各级政府农业部门缺乏发展农业信息化的专项资金与工作经费。
三是农业信息监测和预警能力薄弱。广东省农业信息监测、预警建设与当前农产品供需多变、市场价格波动和安全问题频发的现状相比明显滞后,迫切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农业预警、监测、监管和服务能力,稳定农产品供应,保障民生,为农业主管部门决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四是缺乏扶持政策。农业农村信息化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公益性事业,必须有各项政策扶持,营造良好的政策和法治环境。我国目前仍没有针对农业信息化的政策法规,各地缺乏面向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民的各种优惠政策,难以调动积极性,导致各地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动力不足。
五是机制不完善。农业信息化在资金投入、资源管理、协同推进等方面存在重复建设,条块分割,职能交叉,各自为政的问题,亟需建立健全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
未来五年,要力争使广东省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信息化与现代农业融合初见成效,省、市、县、镇、村五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农业信息化运行机制逐步完善,基本完成农业信息化从起步阶段向快速推进阶段的过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把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政府是推进农业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要成立专门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机构,充分发挥决策协调作用,从政策规划、项目安排、资金支持、人才培养等多个环节提供保障,营造发展农业信息化的良好环境,以“金农工程”为依托,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二是建立财政专项资金,统筹推进农业信息化。要完善农业信息化资金投入机制,走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资源整合的道路,建议省财政设立农业信息化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农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农产品信息发布、预警和扶持各地农业信息化建设等工作。积极引导地方财政增加对农业信息化的投入,带动、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农业信息化领域,不断探索和完善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长效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形成多方参与,协调推进的投入格局。
三是开展农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农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包括“金农工程”、“菜篮子”基地、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示范工程、“三品一标”信息系统示范工程、种植业生产信息示范工程、养殖业生产信息化示范工程、农业经营信息化示范工程、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示范工程,通过示范工程建设,示范推广,全面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
四是在全省建立一批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要结合农业部建设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的要求,在我省建设一批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树立在生产、经营、政务、服务创新、技术创新以及整体推进方面的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提高我省农业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