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这些坏习惯会使农机“减寿”

发布日期:2019-04-08 05:39

在农村,使用农机时,一些机手由于缺乏保养技术或不良操作习惯,导致农机受损,缩短使用寿命。

一、机油累积添加。许多机手在更换机油时不完全更换,而是不断向曲轴箱补充新机油,误以为既能满足润滑需求又节约开支。然而,机油长期使用后变质,杂质增多,润滑质量下降。即使频繁补充新机油也无法改善,导致机件磨损加快,缩短气缸套、活塞等机件的使用寿命。此外,大量杂质会黏附于油道壁,严重时堵塞油道,引发抱轴、烧瓦等故障。

二、随意调整气门间隙。大多数机手不使用专门工具检验,而是通过晃动气门摇臂来判断间隙大小,这会对机器工作造成不良影响。轻者耗油量增大,发动机功率下降;重者活塞与气门发生撞击,甚至引发烂活塞、折连杆、断曲轴、打缸体等重大故障。

三、长时间不清理排气管积炭。大多数机手忽视排气管道的维护,长期不清理积炭,导致排气管道截面变窄,排气受阻,发动机耗油率提高,功率下降,机车过热。因此,每季度应对排气管积炭进行一次清理,确保排气通畅。

四、新机不磨合就投入负荷作业。购回新机后,除了检查保养外,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试运转程序进行磨合,转速由低到高,负荷由轻到重,以消除零件磨擦面凹凸不平的加工痕迹,使其表面光滑。有的机手买回新农机后,不按规定进行试运转磨合就直接投入作业,大大缩短机器的使用寿命。

五、作业前后不检查。一些机手忽视作业前后的检查,导致农机在作业中零部件松动、脱落,甚至伤害人体。因此,在农机投入作业前后,要仔细停机检查各部位螺栓、螺母、开口销等,松动的要及时拧紧,丢失的要补齐,磨损变形的机件应立即修复,避免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