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国家大农机补贴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联合收获机保有量在不断上升,在大片的谷物收获区一展身手。联合收获机能同时完成切割、输送、脱粒、清选、装车等联合作业,结构非常复杂,需要调整的部件很多。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工作状态的改变和一些部件的磨损,没有及时对其进行调整而出现故障的情况很常见。所以收获机在使用过程中可靠与否,除与收获机本身的内在质量和维修保养有关外,还与主要部件的调整有很大关系。随着收获机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工艺的成熟,联合收获机因为自身质量问题引起的故障已较少,而由于没有及时正确地调整而引起的故障已占相当大的比例。为了使广大的收获机械使用者更好地使用收获机械,充分发挥联合收获机械在谷物收获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在此介绍。
1.割台拨禾轮的调整
(1)拨禾轮转速的调整。采用液压无级变速器的拨禾轮,由驾驶员操纵液压手柄随时根据情况调整;而采用有级变速器的拨禾轮则只能通过更换带轮或链轮来实现。作业时,可从拨板、弹齿插入禾丛后,有无向后的拨禾作用和拨禾的程度,来判断是否调整合适。
(2)拨禾轮的位置调整。联动式位置调节机构由驾驶员操作液压操纵手柄,使拨禾轮升降的同时即可完成,但使用前需要对该机构进行个别调整。在铅垂方向,拨禾轮下降到最低位置时,不应与切割器发生机械碰撞,即应保留至少20mm的间隙,且沿横向应一致;在前后水平方向,拨禾轮在处于最后面的极限位置时,弹齿端部与螺旋推运器之间也至少应有巧mm的间隙。这可通过调整顶杆和左右拉杆在滑块上的固定位置来实现。
调整拨禾轮位置时,使拨板和弹齿沿铅垂方向进入禾丛,且在最低位置时作用在割下禾秆的重心之上,拨禾轮的位置尽可能高。在收获顺向倒伏作物时,应将拨禾轮适当前移并下降,以增加拨板和弹齿对作物的扶起作用。在收获逆向倒伏作物时,应将拨禾轮少许后移和升高,防止拨板和弹齿将作物推压到割台下面,同时增强了推送铺放作用,以利于及时清理割刀。收割厚密高大的作物时,拨禾轮应适当前移;收割稀疏矮小的作物时,拨禾轮应适当后移。
(3)拨禾轮拨板的位置调整。收获直立作物,特别是低矮作物时,拨板固定在弹齿支架的下部(靠近弹齿的端部);收获垂头作物时,拨板应固定在弹齿支架的中央或上部;收获倒伏(或乱缠)作物时,应卸掉拨板。
(4)拨禾轮弹齿倾角的调整。通过偏心调节机构来调整。收割直立作物时,弹齿调整为铅垂方向;收割厚密高大作物时,弹齿调整为前倾15°;收割倒伏作物时,弹齿调整为后倾15°~30°。
2.切割器的调整
切割器的调整对切割质量影响很大,使用中应及时检查和调整。
(1)护刃器切割面的检查。卸下割刀总成,用一细软绳穿过所有护刃器切割面的最前端,并与切割面接触,绳两端用重物拉紧,确定护刃器是否在同一平面内。调整时,可用一截管子套在护刃器尖端扳直,也可用小锤敲打使之平直。当高低位置偏差较大时,可在护刃器与梁的接触面上添加垫片,过高往固定螺栓的前端加,过低往后端加。
(2)割刀往复运动不到位的调整。动刀片处在两端极限位置时,刀片中心线与护刃器中心线应重合,其偏差不大于5mm。通过改变刀头与弹片的相对位置来调整。
(3)动、定刀片间隙调整。当动刀片与定刀片(护刃器)中心重合时,动刀片与定刀片(护刃器工作面)前端接触,最大间隙不超过0.5mm,后端应有0.3~1mm间隙,最大不超过1.5mm,且达到这种极限间隙的切割器数量不能超过全部切割器的1/3。调整:先检查压刃器与动刀片间隙在0.1~1.5mm之间后再进行调整。可在护刃器与梁接触面的前端或后端加减垫片,也可用管子或锤子对护刃器进行矫正。
3.割台搅龙的调整
割台搅龙由筒体、螺旋叶片和伸缩齿杆等组成。割台搅龙叶片与割台底板间隙直接影响作物在割台上的横向输送性能,一般情况下间隙为11~15mm,即约一个手指头高度,搅龙左端有弹簧拉住,帮助搅龙向上浮动,以适应收割时物料的变化,避免堵塞,确保喂入口畅通。偏心伸缩机构是通过伸缩杆前后伸缩把搅龙横向输送来的作物纵向送入输送槽口。
(1)伸缩齿杆伸长位置的调整。松开幅板紧定螺钉,轻击幅板使其转动,即改变了伸缩齿杆的位置,一般调至伸缩齿杆与割台底板的间隙为10mm左右。
(2)螺旋叶片外缘与割台底面的间隙调整。收割厚密粗大作物时,此间隙可调为20~30mm;收割稀矮作物时,可将间隙调小至10mm左右;一般此间隙应为15~20mm。调整时应注意左右间隙一致。
(3)搅龙叶片与防缠板的间隙调整。为了防止搅龙叶片回带作物,在割台体的后部安装了一个防缠板,要求搅龙叶片与防缠板的间隙为5mm。如果间隙过大,会造成搅龙回带作物,即运动到后部的作物又返回到搅龙的前部。调整时,我们可通过割台两侧的搅龙吊板来完成,即向前调整间隙变大,向后调整间隙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