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

发布日期:2019-04-11 20:57

信息技术是指可以获取、处理和利用相关信息的技术,现代农业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涵盖了农业技术操作和农业基础设施装备信息化等多个方面。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的结合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升农机信息化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综合竞争能力。

1.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中的应用

1.1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PS)

在现代农业中,许多大型农场已开始装备带有GPS系统的联合收割机等作业机械。这些机械设备通过GPS进行精准定位,实时记录农作物的产量和相关信息。农场可以根据这些数据,通过计算机处理生成彩色的产量分布图,进而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管理。

1.2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的管理工具,它结合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利用系统工程原理对农业生产进行科学管理和辅助决策。GIS通过输入专家提供的专业数据,进行数据组织和统计分析,生成电子地图,帮助农场管理者制定科学的决策,优化农业投入和作业安排。

1.3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利用可见光、红外线等波段对目标进行探测,主要借助高分辨率传感器在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全面监测。一套完整的遥感系统包括传感器、载体和指挥系统。结合GPS技术,遥感精度可以进一步提升。目前,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作物估产和自然灾害监测等领域。

2.信息化技术在农机中的应用

2.1 智能农机

智能农机通过自动导航和图形识别等信息技术,显著提升了机械设备的操控性能,实现了从单一参数显示到智能化信息显示终端的转变,极大地优化了人机交互体验。

2.1.1 农业物联网

农业物联网通过视频、温度和土壤采集器等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生成空间分布图,并根据预设的报警值向管理电脑发送联动报警。例如,土壤温度传感器将作物生长状况和棚内气候条件等数据传输到互联网,管理者可以通过操作界面远程控制大棚内的环境,实现精准农业管理。

2.1.2 产量分布图生成系统

产量分布图记录了农作物丰收时的空间分布情况,通过流量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GPS接收器协同工作生成。流量传感器定时计算累计产量,结合作业面积换算单位产量,最终通过软件合成产量分布图。

2.1.3 精准农业技术

精准农业技术涵盖精准整地、种植、施肥、灌溉和收获等多个环节。地理信息系统实时监测作物生长情况,精准收获技术确保作物高效归仓。精准设施农业通过信息技术控制植物生长环境,例如大棚栽培和无土栽培,实现精准播种、自动控温,从而提升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2.2 农机监控技术

2.2.1 农机监控

农机监控技术通过网络对农机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包括数据采集和维护管理等功能。即使不在现场,管理人员也可以监控系统运行,优化农机作业,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2.2.2 农机作业远程监控

许多农场在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上安装了远程监控装置。作业时,视频监控装置将农机作业画面实时传输到农场管理指挥中心。管理人员通过屏幕实时监控农机工作状态,确保其正常运行,并对作业质量进行有效监管。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农业向高科技领域迈进,推动农机新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为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