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的前提是要了解土壤能供应多少养分以及作物需要吸收多少养分。根据两者的差值和肥料的利用率计算出需要施用的养分数量(主要指氮肥、磷肥和钾肥)。一般来说,通过查阅植物营养教科书或肥料使用方面的书籍,可以了解某种作物达到50kg产量所需吸收的氮磷钾养分总量和肥料利用率,而了解土壤养分状况则需要依靠对当地土壤样品的分析。
我们所说的土壤养分测定值通常是指常规方法的测试值。该方法是经过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实验和实践,具有普遍的实用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可重复性,是土壤肥料和植物营养界的经典方法。然而,常规方法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即使不算房屋投入,试剂、玻璃仪器和分析仪器的投入也至少在3万元以上。这对乡镇一级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个体种植业主来说较为困难,因此速测方法应运而生。
速测方法是指利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包括简单的样品处理、简单的样品浸提和简单的仪器等进行的操作。其优点是投资小、操作简单、不需要太高的技术支持。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土壤速测仪器实际上是以前我国的72型比色计的改进型。根据厂家提供的说明书,笔者曾做过比对试验,发现两种分析方法所得结果中:土壤有效磷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有效钾没有相关关系,铵态氮有时没有相关性,速测仪器基本上不介绍硝态氮的测定方法。因此,按照速测仪介绍的方法,只有土壤有效磷的数据能够与常规测试值联系起来,而与施肥密切相关的氮和钾只能根据仪器说明书的推荐量进行施肥,其科学性和准确性值得怀疑。
此外,速测仪没有测定硝态氮也是一大缺陷。硝态氮的常规测试过程复杂,容易产生误差,因此不易速测化。肥料施入土壤后,铵态氮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会转化为硝态氮,亚硝态氮在土壤中含量低且不稳定,会迅速转化为硝态氮,因此一般情况下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高于铵态氮,亚硝态氮含量最低。所以,用于指导施肥的最佳指标是无机氮,其次为硝态氮,最差的指标是铵态氮。
速测仪测定有效钾所使用的浸提剂并未采用常规分析中推荐的醋酸铵,因此两者测定数据没有相关关系也就不难理解。如果按照速测仪说明书推荐的方法进行施肥,由于缺乏大量科学试验论证,且推荐方法本身存在问题,当前的速测技术是不准确的。
如何将常规分析方法简单化,研究出一种利用简单仪器就能测定土壤无机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的方法,且所得数据与常规分析方法测定数据具有相关性,从而指导施肥,是土壤肥料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目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已初步探索出利用“72型”比色计、土壤速测仪或“722型”分光光度计测定土壤无机氮、有效磷和有效钾的方法。与常规分析方法相比,所得数据基本一致。该方法投资少、操作简便、测试成本低,对指导施肥、满足基层肥料销售大户、种植业主及农户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