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机维修质量促进农机维修业发展

发布日期:2019-04-13 02:45

农机维修业旨在保持或改善农业机械运行状况,是保证农机高效、安全、优质运行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农机互惠政策的相继出台,农机行业获得迅猛发展,对农机维修市场提出了新要求。然而,当前农机维修业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探讨解决策略。

1 农机维修业发展现状

1.1 整体服务观念不强,行业功能未充分发挥

首先,农机维修点数量多但规模小,且地域分布不均衡。受土地条块特性影响,农业机械趋于小型化,结构简单,技术水平低,配件加工要求不高,导致农机行业投资力度不足,维修业规模小,发展速度快但水平不均衡。例如,部分交通不便地区尽管使用农机,却缺乏维修点,增加了维修难度。其次,农机维修点技术差、质量无保障。许多用户在农机出现问题后难以找到专业维修点,维修不到位,部分维修点设备简陋,缺乏场地,甚至摆摊维修,导致维修质量差。

1.2 技术人员水平有限,职业素养不足

大多数农机维修技术人员由农机手转业而来,未接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缺乏维修经验和技术认知,导致维修手段不当,质量检验缺失或不合格,最终影响维修质量。此外,部分维修人员仅凭经验操作,导致资源浪费,如盲目更换零件。

1.3 用户缺乏质量观念

部分农机用户认为农机运行粗放,故障只需简单维修,降低了维修率;部分用户安全意识薄弱,忽视维修质量;还有一些用户忽视维修投诉,导致自身利益缺乏保障。

2 农机维修质量问题

2.1 维修网点问题

农机维修网点多为个体经营,只能维修小型设备,大型设备维修点较少,且部分网点无营业执照,维修质量难以保证。

2.2 维修人员问题

部分维修人员技术水平低,仅凭经验维修,无法满足现代化农机维修需求。

2.3 维修设备问题

由于资金、技术限制,许多维修点缺乏先进设备,难以精准检修故障,维修质量无保障,缩短了农机使用寿命。

3 提高农机维修质量的策略

3.1 完善维修网点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维修网点,覆盖大小型农机设备,提供优质维修服务,确保农机安全高效运行。

3.2 提升维修人员技能

加强教育培训,提升维修人员专业素质,深化其对维修工作的认识,掌握先进技术,为农机维修提供技术支撑。

3.3 加强设备管理

引入先进维修设备,定期检测更新,淘汰落后设备,为维修工作提供硬件保障。

3.4 加大管理力度

严格执行相关政策,规范维修网点行为,对无照营业者依法处罚,情节严重者责令停业,通过加强管理提高维修质量。

4 结语

农机维修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环节,对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农机维修存在质量问题,需从网点、人员、设备、管理等多方面努力,提升维修质量,更好地服务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