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发布日期:2019-04-14 09:28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生产地域分布广,几乎遍布全国各省份,种植面积在4.5亿亩左右,居世界第二位,占全国粮食种植面积的30%以上。水稻总产量达2.04亿t,居世界第一位,占粮食总产量的40%以上;单产420kg,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6倍。我国的水稻生产对全球粮食供给影响极大,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农业部提出今后我国水稻、小麦等口粮自给能力要达到100%。这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其中,要实现水稻的自给自足,就必须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我国水稻耕作和收获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依然较低,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不协调。

1我国水稻机械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上政策的倾斜,资金和科研力量投人的加大,水稻机械化生产取得了一定成效:2014年全国水稻种植、收获、耕整地机械化水平持续提高,机械化插秧面积达到1060万hm2,机械化收获面积达到2400万hm2,机械化耕作面积达到2870万hMh2,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预计达到74%。

1.1机械化育秧

机械化育秧是水稻全程机械化的第一个环节。近年来,机械化工厂育秧有了较大发展,它是以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为基础,利用机械化生产线播种,采用温室或大田集中培育的一种大规模育秧方式,是一项新兴的农业节本增效技术。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生产线首推南京农机化所研制的2QB-330型振动气吸式精量播种自动生产线和中国农业大学研制的2ZBZ-600穴盘播种生产线。工厂化育秧技术单位成本降低20%以上,成秧率达90%以上。具有科技含量高、生产规模大、育秧成本低、质量好、节种省工等优点。

1.2整地机械

我国水稻机械化耕整地作业机主要以各类中小型拖拉机为主,机具以水田耕整机、旋耕机为主。在水稻生产机械化各环节中,耕整地机械化水平最高,2014年水稻机耕水平达到95%。在我国北方稻区,水田耕整地主要采用与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桦式犁或驱动圆盘犁完成耕翻作业,耕翻的水田泡水后,再用搅浆机、驱动耙完成碎土耙浆整地作业,在地块相对较小的省份水田耕整地以旋耕机作业为主。随着土地综合整治的推进、专业服务组织的发展壮大、水稻规模化生产的提高、部分地区旱改水、小田改大田,为了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和效率都需要进行激光平地作业,对激光平地机械提出新的需求。规模化生产经营和秸秆全量还田,促使拖拉机向大马力方向发展,马力过大耕翻太深,破坏犁底层,造成泥脚过深。适应水田高效耕作、对犁底层破坏少的大马力履带式拖拉机应设专题研究,适应今后推广秸秆全量还田、水稻机插秧的发展需求。

1.3种植机械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我国发展水稻种植机械化的主推技术,目前正在我国大面积推广,受我国水稻种植品种熟制复杂、自然察赋差异较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水稻种植环节制约因素较多的影响,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20世纪90年代,我国从日韩引进了一批高性能插秧机,主要有久保田、洋马、东洋三大机型。这些插秧机质量好、速度快,但价格较高,农民难以接受。国产插秧机多研习日韩技术,但在技术含量、材质和工艺、稳定性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

近几年兴起的水稻钵苗移栽技术是我国水稻移栽及农艺发展的一次创新。农业部水稻专家组专家严光彬研究员在20世纪90代就致力于水稻钵苗栽培技术的研究,特别是近些年一直跟踪水稻钵苗机插摆秧的示范,并亲自设置示范对照田。全国多点测产的结果是增产幅度在6%~19%,平均接近10%。通过一项栽培技术的应用,能有这样的增产效果并不多见,同时特别是对优质水稻提高出水率效果和增收作用也相当显著。因此严光彬专家提出,水稻钵苗机插摆秧技术,将来无疑成为北方乃至全国水稻高产、稳产、高效的主要技术,可以解决水稻单产长期持续徘徊的问题。

1.4植保机械

我国水稻植保机械化发展水平较低,从防治面积来讲,78%的面积是手动药械,20%的面积为中小型机动植保机械,2%的面积为拖拉机配套喷雾机。目前,农业生产中的植保机械以小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为主,这类机具雾滴大、雾滴附着性差、跑、冒、滴、漏严重、对靶性能差、劳动强度大、安全性差,此外地走式植保机械作业时存在毁苗率过高的问题。

近三年,飞防成为植保行业中不断升温的热词,这其中更多热议的是植保无人机农药喷洒。无人机喷洒农药,喷洒效果会高于人工喷洒,喷洒均匀,雾化好,而且直升机的螺旋桨产生的风力可以掀开植物,让农药喷到植物根部;断点续喷,漏喷重喷小;加之对作物伤害小,综合防治效果好。最重要的是实现了人机分离,农药在喷洒过程中几乎对人没有危害,提高了农药喷洒的安全性。在日本用无人机喷洒农药已经有近30年的历史了,有60%的水稻田采用无人机飞防来完成防治的。目前,我国有近百家企业开始了无人机生产,植保无人机产业将有更大的发展。

1.5收获机械

2014年全国水稻机收新增46.67万hm2,水稻机收水平预计超过81%。黑龙江、江苏、安徽、湖北等水稻种植大省机收水平均超90%。湖南、广东、广西等水稻机收水平也都超过了70%。新疆机收水平也很高,伊犁州水稻机收率达100%。

在小麦联合收割机和小麦跨区机收作业如火如茶之际,在我国南方也兴起水稻机收的热潮。最初以老式的全喂人履带式收割机为主,包括三联、碧浪、柳林等一大批企业都是当时的主力军,但是该机型作业效果一般,且适应性比较差,在湿烂田无法作业。后来久保田、洋马等日本半喂入收割机开始进入中国,由于其优异的作业效果和很强的适应性,深受机手和农户的欢迎。但是,由于半喂人机型的价格高,机手购机后要想尽快回收成本就必须要跨区机收作业,因此形成了一大批职业稻客,他们用一辆卡车载着半喂入收割机,从广东、广西开始,向江西、湖南、湖北、四川、江苏、安徽和浙江等地移动,最后还要移动到东北,由于早中晚稻的收割时间不同,可能要往返于各省之间。在河南驻马店地区,当地的水稻种植面积很少,但是半喂人式水稻联合收割机的保有量却是全国第一,当地机手购机主要是用于跨区作业,跨区机收作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民的收入支柱。

我国水稻收割机械装备结构不合理,大型少、小型多,在局部地区还不普及。首先是收割机整体强度不够,可靠性差、故障率高,国产水稻收获机除了极少数品牌产品质量和性能过关外,很多品牌的机器使用最多用一季就会故障频出。因此,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提升仍是企业急需提高的。其次是收割机通用性和适应性不高,水稻的品种、种植方式、土壤特征等都会影响收获的质量。再者是我国水稻收获机具的自动化程度不高,如收获损失监测、速度控制、分离清选系统参数监测控制等方面,都与国外机械存在较大差距。

1.6稻谷烘干贮藏加工环节

粮食机械化干燥是稳定粮食产量、保障品质、减少霉烂抛洒损失的主要途径。我国粮食产区特别是南方地区,稻谷收获期常出现阴雨天气,收获时含水率往往高达24%~35%,稻谷霉变损失高,一般年景达5%,灾年达10%以上,每年损失高达300亿~600亿元。因此,在水稻主产区加速实施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项目,将粮食干燥机械列人重点发展装备。在享受中央财政农机具购置补贴的基础上,进行省、市、县(区)多级累加补贴或实行项目专项补贴,大大激发了广大用户购买烘干机的热情。

2促进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对策

2.1行政推动、财政扶持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首先要解决机插、机防、机烘干等薄弱环节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行政推动,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因此,建议将机插、机防、机烘干纳人政府绩效工作考核内容,明确任务,层层抓落实,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氛围;建议财政对插秧机、植保飞机、烘干机械给予累加补贴,调动农户购买机插、机防、机烘干等机具的积极性,同时对机插、机防实行作业补贴。这是解决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问题。

2.2部门联动、整合发力

农业是弱势产业,推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需要政府整合,捆绑实施建设好适应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基础设施。农业、水利、农机、国土、农经等部门联合,围绕该专项发展规划,整合项目资源,统筹发力,形成劲往一处使、钱往一处用、合力办大事的工作合力,全力加速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部门要发挥农机购补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充分调动农户的购机积极性,同时要加强同农业部门的密切配合,实行机艺融合,共同实施好机育秧项目;国土、农业、水利、农机、农业开发等部门要按照机械化作业的要求完善好农田水利、机耕道、土地平整、下田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各乡镇及农经部门要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有条件的地方鼓励大户及合作社把田块化零为整,整合成5亩以上的大田块,齐心协力、目标同向,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创造条件。

2.3加强宣传、示范、推广和培训

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和途径,大力宣传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扫除农民的思想障碍。全面推广机械化生产技术,加大示范引导力度。充分利用各级农机培训学校,以粮食生产型的农业企业、种粮大户、农民为对象,开展水稻机械化技术培训,使农机使用者尽快掌握水稻机械化技术的要领。

2.4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加速新型装备的研制。按照水稻主导品种的种植农艺要求,研制田间育秧技术与装备,开发精准插秧机、钵体苗移栽机、同步施肥起垄的精密穴直播机。长期的试验表明,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不但要推广种植机械装备,还要推广与之配套的种植技术。农机人员与农艺人员密切配合,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共同研究适合水稻机械化种植关键技术,提高水稻机械化综合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