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前农村新型农机具维修现状
1.1维修人员缺乏专业素质
新型农机具维修人员专业素养低,维修人员文化程度不高,大多维修人员是子承父业,没有文凭,也未经过专业培训,专业知识及修理技能有待提升,难以满足当今农机具维修需求,解决不了新型农机具修理工作中的难题。
1.2维修设备较为简陋
新型农机具维修多使用几十年前的设备,缺乏专用农机具检测、维修设备,更无意识引进新设备。农机维修网点主要从事局部性换件修理等一般性故障维修,维修效益低,维修人员多根据经验判断故障,缺乏故障排除及质量检测工具设备。
1.3缺乏统一监管
农机维修点经营分散,部分网点无证经营,不具备技术等级证,存在无证上岗现象,难以有效保证维修质量。
2强化农村新型农机具维修的意义
加强农村新型农机具维修,强化维修工技能培训,可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做好三农工作、加快农业经济的重要条件。有效强化新型农机具维修工作,可提高维修人员专业技能水平,服务农业,提高农村农业机械化水平,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提高农机装备与作业水平,为推进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3改善农村新型农机具维修策略
3.1创新农机具维修机制
应推进农业机械化协调发展,拓展工作领域,构建新型农机具维修管理体系,完善农机发展体制,制定稳定财政扶持政策,采用多形式、多层次宣传方法,提高农村新型农机具维修技术。
3.2提升农机具维修水平
培训维修人员,提升专业素养与技术水平,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加强技能培训,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推进维修人员持证上岗,定期对监察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维修人员水平。严格《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发放,采取政府搭台形式,定期对维修网点技术人员培训,增强拓展网点服务功能与范围,提高维修人员技术,保障设备完善,促进维修质量提高。
3.3强化维修设备管理
提升维修设备性能,优化技术检测规范,提高机具质量检测水平,保证维修工作高效进行。定期检查维修网点,将检测设备定期送检,不符合要求则禁止使用,及时更新维修设备,保障维修质量。
3.4强化维修市场监管
加强政府对维修网点管理,加大对维修管理的执法力度,检查网点证照,建立健全维修网点扶持政策,安排财政补贴,加强维修网络建设,执行《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促进维修市场有序发展。督促维修中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提高维修水平。
4结论
在我国农村新型农机具维修中,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加快,提升维修工作水平,强化维修质量监管,从各个环节采取管理措施,有效提升维修技能,保证维修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