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机在操作不当时会出现跑粮现象,但通过适当调整可以有效控制这一问题。
调整清选部位至关重要。对于成熟度低和潮湿的作物,应尽量增大上筛片的开度,以避免杂质堵塞推进器;而对于成熟度高、干燥的作物,上筛片只需打开2/3。下筛片的开度应小于上筛片,上筛全开时,下筛可开2/3,上筛开度减少,下筛也相应减少。风量的调整应以粒中无谷壳、谷壳中无谷粒为准。如果谷粒中谷壳多,应增大风量;如果筛后吹出的谷粒和断穗多,应减少风量。
控制拔禾轮的旋转速度也是关键。转速过高会加大穗头的打击力,导致落粒损失;转速过低则会导致秸秆不能及时被拔向切割器,增加切割难度和秸秆振动,同样会增加掉粒损失。拔禾轮的转速应与收割机的前进速度相匹配。此外,拔禾轮的位置过高会打击穗头,引起落粒损失;位置过低则会导致割下的禾秆被甩出机外,也造成落粒损失。作业时,应根据秸秆高矮调整拔禾轮高度,使其拔板作用点在切割线上方2/3处,对于矮秆或倒伏庄稼,拔禾轮高度应相应降低。
掌握正确的前进速度和喂入量是提高效率的关键。喂入量超过额定量时,联合收割机会处于超负荷作业状态。驾驶员应根据秸秆高低、产量等因素调整前进速度,控制喂入量,确保收割机的前进速度、喂入量、脱粒、分离、清选等环节协调一致,避免超负荷作业。
合理调整脱粒间隙同样重要。如果凹板入口、出口间隙小而滚筒转速高,秸秆难以进入下一道工序,脱掉的谷粒也无法及时排出,增加破碎率。脱粒的最小间隙不应小于4毫米,同时需检查滚筒皮带轮与动力皮带轮的搭配是否合理、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