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钵体育苗机插的优势

发布日期:2019-04-21 01:22

水稻钵体育苗机插在生长发育和生产适应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具体如下:

1.增产效果显著

钵体育苗移栽采用稀播、稀植技术,实现了粮食增产。与毯状机插相比,产量增幅可达8.1%—15%,平均增幅9.5%。按毯状育苗产量600公斤/亩计算,每亩可增产60公斤。2012年江苏海安示范推广地区亩产高达820公斤。

2.秧苗素质高

钵育秧苗单位面积播种量少,个体生长空间是常规毯状育苗的3—4倍,秧苗健壮。栽后3天、8天、14天,钵育机插秧苗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毯状苗。

3.水稻茎蘖早发且稳升缓落、成穗率高

钵育机插苗移栽后分蘖发生早,分蘖动态平缓,呈早发与稳升缓落特点。拔节后动摇分蘖明显成穗,有效穗增加,群体最终成穗率较高。而毯苗机插分蘖发生迅猛,茎蘖动态大起大落,成穗率低。

4.群体中后期叶面积大、衰减慢、光合势大、净同化率高

(1)叶面积指数大。钵苗机插抽穗后叶面积指数明显高于毯状苗,成熟期亦高于对照,且叶面积下降较毯状苗缓慢。

(2)叶面积组成改善。钵苗机插水稻叶面积各项指标均高于毯状苗,群体有效叶面积率和高效叶面积率更高,无效分蘖比例少,有助于有效分蘖生长健壮,提高群体物质生产力。

5.水稻物质生产能力强

(1)各生育时期干物重积累量大。钵苗单茎干物重和群体干物重在各时期均较高。

(2)后期物质生产能力强。拔节后,钵苗群体生长率明显高于毯状苗;抽穗至成熟期物质积累量达512.1公斤/亩,占产量和总生物量比例的78.4%和34.2%,均高于对照。

6.水稻抽穗后根系活力强

钵苗抽穗期和乳熟期颖花根流量、实粒根流量和粒重根流量均明显高于毯状苗;颖花根活量在两时期均高于毯状苗,分别高20%和14.2%。钵苗机插水稻根系活力旺盛,能够更好地协调地下部与结实器官,提高增产潜力。

7.源库更加协调

(1)粒叶比各项指标均表现为钵苗>毯苗,差异显著。钵苗单位叶面积负载库容更大,光合环境更优,灌浆物质积累更多,源库流更协调。毯苗机插群体中期生长过猛,冠层结构不合理,群体穗数多但颖花总量不足,粒叶比值低。

(2)光合势大,净同化率高。拔节至抽穗、抽穗至成熟期的光合势分别较毯状苗高出2.7%和5.2%,总光合势高出3.8%。

(3)钵苗机插水稻后期叶绿素含量高。各时期叶绿素值表现钵苗>毯状苗,穗后剑叶叶绿素衰减速率钵苗<毯状苗,黄熟期叶绿素值较毯状苗高8.3%。钵苗群体后期高效叶保持较高叶绿素含量,保障了高光效系统。

8.钵体育苗机插水稻株型较好,秆壮穗大粒多

钵苗群体株高较毯状苗高,上层叶展开更充分;基部节间更粗壮;高光效叶片更长,倒一至倒三叶分别较毯状苗长1.4%、8.4%和8.2%;一、二次枝梗数和粒数均明显高于对照。

9.钵体育苗机插水稻抗倒伏性强

钵苗各节间抗折力均明显高于毯状苗,基部节间倒伏指数明显小于毯状苗。钵苗各节间抗折力强,弯曲力矩大,抗倒伏能力优于毯状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