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零件的鉴定工作是通过检查、试验、测量等手段,科学评定零部件的技术状态和性能,确定其完好程度。这项工作包括对旧件的鉴定和新购零件的鉴定,直接影响修理质量和修理成本,是修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1零件鉴定的原则
保证质量原则:在检验鉴定过程中,要保证零件的完好性,不损坏零件,确保农业机械的正常运转。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尽量缩短机械零件的检验和鉴定时间,提高机械的使用率。
技术规范原则:检验和鉴定有严格的工作程序和技术规范,必须严格执行。对能用、报废及需要修理的零部件要进行科学区分。不合格或已报废的零部件,必须按规范进行修理或更换,不能凑合使用,避免安全隐患。
技术改进原则:机械和相关技术不断发展,负责检验和鉴定的技术人员要关注最新技术和工艺,改进旧有的检验鉴定方法,提高检验鉴定的准确性和效率,适应最新的机械发展和使用情况。
2零件鉴定的内容
检查零件的尺寸公差、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零件因磨损变形而使尺寸公差、形状公差超限,如曲轴主轴颈磨损变形后,轻者会造成瓦响、机油压力下降等故障,严重者还会引起烧瓦抱轴,甚至会造成缸体报废。
检验配合件间的配合关系。零件之间的配合有间隙配合、过渡配合、过盈配合。随着机械运动时间的延长,零件之间的配合关系将发生变化,以致超过规定的技术要求,所以在零件鉴定时要检查零件之间的配合关系。
检查零件质量,要检查零件表面是否存在缺陷,如伤痕、烧蚀、麻点、凹坑、剥落、裂纹和破碎等,及零件表面材料与基本金属的结合强度。零件产生这些缺陷会影响零件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如气门存在麻点、凹坑,会引起气门漏气,发动机压缩无力;齿轮表面疲劳剥落,会影响齿轮的啮合关系,工作时发出异常的响声。
对一些精密零部件不好鉴定,可检查总成件的技术状态,如鉴定燃油系三大精密偶件的技术状态,可通过检查油泵总成的供油压力、供油量情况,及喷油器的喷油压力、燃油雾化质量和喷油角度等来确定。
3零件的鉴定方法
通过磨损量进行鉴定:在零件鉴定过程中,确定零件弃取或修理的依据是零件的允许磨损极限和磨损量及允许变形量和变形量的极限等有关数据,同时也应考虑实际条件。零件允许磨损极限是指零件磨损量没达到允许磨损极限值时,零件还可以继续使用一个修理间距,允许不修。
对零件内部缺陷进行鉴定:液压试验法、颜色显露法、磁力探伤法等。磁力探伤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可探测材料或零件表面和近表面的缺陷,对裂纹、夹层和未焊透的缺陷极为灵敏。对重要的零件要进行探伤检验,如连杆螺栓、活塞销和曲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