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作地块,土质黏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易积水,种植密度过大,田间通透性差;肥水不均匀,导致植株徒长、旺长或长势过弱抗病能力低;早春低温、连续阴雨时间长、晚秋低温、寒流来的早、雾多雾重、保护地内长期湿度过大发病较重。该病在低温潮湿条件下易发生,温度为15℃,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有利于该病的发生与流行。
低温、连续阴雨或多雨;田块间连作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栽培上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因寒流作物受冻、氮肥施用过多。
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或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及混杂在种子中越冬。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土壤中的菌核萌发出土,产生初为淡黄褐色后呈褐色的盘状子囊盘,子囊盘散放出的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蔓延,侵染衰老叶片或留种田中未脱落的花瓣,穿过角质层直接侵入,引起初次侵染。侵入后病菌破坏寄主的细胞和组织,扩散和破坏同株未被病原物侵染的组织,也可通过病健株间的茎叶接触蔓延发病,引起多次侵染,加重危害。
低温、连续阴雨或多雨,梅雨期间多雨的年份发病重;晚秋季低温寒流早、多雨、多雾的年份发病重;田块间连作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发病较早较重;栽培上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因寒流作物受冻、氮肥施用过多的田块发病重。
春季发病重于秋季,年度间早春低温、连续阴雨或多雨,梅雨期间多雨的年份发病重;晚秋季低温寒流早、多雨、多雾的年份发病重;田块间连作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发病较早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