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穗颈瘟的发病条件是什么?

发布日期:2024-02-20 21:34

水稻穗茎瘟发生在抽穗期至灌浆期,防治以预防为主,从破口开始每周用三环唑防治一次,知道灌浆结束,发病再防治就已经晚了。

(1)品种抗性。不同品种间的抗性有明显差异,当前生产上所用抗病品种多属垂直抗性品种,其抗性因生理小种组成只能保持一定时期抗性,一旦劣势小种变为优势小种,某些品种就会丧失抗病性,使病害发生。一般籼型品种的抗性优于粳型品种。(2)菌源数量。如带菌种子多,又未进行浸种消毒,尤其是病稻草、病秕谷未经销毁或处理不彻底等,越冬菌源多,发病就重。(3)气象条件。如分蘖期阴雨连绵,雨日和雨次多,形成高湿、低温、寡照(日照时数少)的环境,会降低水稻抗病性,从而有利于病害发生。抽穗期前后为连雨天气,降雨日多,降雨次数多,形成高湿、低温、寡照条件,不利于水稻生育;但对病菌孢子的产生、孢子萌发侵入有利,其中,高湿有利病菌孢子萌发与侵入;而低温寡照条件使穗颈瘟、节瘟、谷粒瘟发生较重。(4)稻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