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灰霉病危害极大,如何识别发病症状?

发布日期:2025-04-17 17:26

草莓灰霉病主要危害果实、花及花蕾,叶、叶柄及匍匐茎均可感染。湿度大时病部产生厚密的灰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灰霉病属典型的低温高湿病害,其发病适温18~23℃,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冬季设施内低温高湿的环境条件特别有利于病菌感染。

草莓灰霉病的发病症状初期基部茎叶出现灰白色小点,后逐步蔓延到整个叶子,叶子呈现褐色绒状丝,最后整个叶子变褐变枯。主要症状包括:

1.烂果:先萼片发病,呈不规则暗褐色病斑,有明显边缘,逐渐向花瓣和果实发展,花瓣发病后逐渐萎蔫枯黄,果实发病由青灰色转为灰白色水渍状的病斑,温湿条件适宜时,全果很快腐烂。

2.烂心:丛生于植株基部的幼蕾和心叶发病,从顶端向下呈“V”字形病斑,病斑边缘有浅褐色轮纹,病部可产生较多灰色霉层,影响开花和结果,单株产量损失较大。

3.烂叶:贴近地面的叶片从边缘向内发展,形成不规则、有明显边缘和灰白色霉层的病斑。

草莓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草莓上的病害。主要危害草莓花器、果实、叶柄和叶片,不同部位表现症状不尽相同。叶片受害症状在发病初期老叶形成“V”字形黄褐色病斑,随着病害加重,叶片焦枯死亡。花器侵染一般先从萼片基部开始,花器变褐干枯,严重时产生浓密的灰色霉层。幼果主要是果柄、果面被侵染,严重时变褐干枯,形成僵果;成熟果实发病初期果实呈水渍状,后颜色加深,果实腐烂,表面产生浓密的灰色霉层。叶柄、果柄被侵染时,首先局部变红,后变红部位出现浅褐色坏死干缩,严重时叶柄可产生稀疏的灰霉;而果柄病斑可通过萼片蔓延到果实,严重时果柄枯死。

草莓灰霉病是危险的病害之一,叶上发病时,产生褐色水浸状病斑、叶背出现白色绒毛状菌丝、叶柄、果柄受侵染后变褐,最后萎蔫,干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