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的猪只、病畜体液、病死猪尸体以及受感染的饲料、水源和昆虫传播。病毒可以通过病死猪尸体和粪便等途径在环境中存活长达数月之久。此外,飞行昆虫如虻、蜈蚣等也可能扮演疾病传播的角色。因此,非洲猪瘟很容易在猪群中迅速传播。
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猪只后,会引起一系列病症,包括高热、厌食、呕吐、腹泻、呼吸困难、皮肤发红、出血等。有些感染猪只可能出现急性病程,症状迅速加重并迅速死亡,而有些则出现亚急性或慢性病程,症状逐渐加重。病毒感染率高,病死率也很高,猪群中的感染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90%以上。非洲猪瘟对于猪类养殖业来说是一种重大的威胁。
目前,非洲猪瘟病毒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和疫苗可供使用。一旦发生疫情,只能通过屠宰感染猪只、消毒污染物、控制感染源的传播等措施来控制和防止疾病的传播。然而,由于病毒的传播速度快、传染性高以及环境中的病毒存在长时间,控制非洲猪瘟疫情非常困难。
非洲猪瘟对于猪类养殖业和经济来说是一种重大威胁。疫情的爆发会导致大量猪只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由于非洲猪瘟病毒没有治疗方法和疫苗,它不仅对农民的生计构成威胁,也对食品供应链和经济稳定产生负面影响。